【大朗陈氏·源起篇】探寻大朗8000陈氏子孙的起源地…

姓氏探秘

姓氏是一个宗族符号。大朗人的祖先从各个地方迁徙而来,最终在大朗这一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奋斗,所留下的足迹,开始谱写大朗的文化与历史。本号从本期起推出《姓氏探秘》,旨在通过追本溯源的方式,让更多大朗人了解与自己姓氏相关的家谱史料,从先辈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解码文化基因,延续精神魅力。然而,世远不可考,许多资料已经难以找寻,还望读者踊跃提供姓氏相关的史料史证、趣闻轶事。联系电话:0769-83019208。

【大朗陈氏·上篇】

大朗陈姓始祖九世祖泉朗公(亚三郎)于南宋绍兴三十年至乾道六年(1260年-1270年)年间,因避世乱,他的脚步走过了许多地方。途经大朗憩息时,眼前的大朗水草丰美,田野肥沃,溪流环绕,俨然一块生机勃发的福地,这让泉朗公心念一动:就在这个地方建立家园吧!

正因为一个如此偶然的念头,于是就有了今天大朗的三个陈姓聚居地:巷头巷尾求富路

泉朗公定居于田坑尾,中间隔着一条名为“牛乸巷”的巷子,后世子孙就分成巷头、巷尾两个村,然后巷尾再分出求富路,形成了如今三家各自独立、同气连枝的陈氏宗族。

算起来,陈氏在大朗开枝散叶已有700余年,今天陈姓子孙超过8000人,安居乐业,繁衍生息,他们在这一片土地上奋斗拼搏,成为大朗当地备受瞩目的一个大族。

在巷头、巷尾、求富路的族谱或村志之中,都赫然写着“颍川派远、义井源长”这八个字。巷尾村陈氏族谱名叫《颍川堂》。在巷尾村的祠堂楹联也是写着这八个大字。

中国人自古以来尤其重视宗族祭祀,这是一种无法割舍的血脉情结。这八个大字放在神圣的宗族载体之上,是否暗含了大朗三陈寻根溯源的关键密码?

颍川派远 义井源长

“‘颍川派远、义井源长’八个字追寻了我们大朗陈氏的宗族源头,也记录我们陈姓子孙迁移的轨迹。”日前,巷尾村族谱主编陈奕说。陈奕老先生已经年逾七旬。因为参与族谱的编撰,他对祖宗的往事如数家珍。

巷尾村族谱主编陈奕(左一)

陈奕说,“颍川”和“义井”都是地名,颍川是今河南省淮阳县一带地区,淮阳县古代叫宛丘,因有一条河叫颍川河,又叫颍川。颍川群自设立以后一直是人口密集、繁华的治所。也是天下陈姓的发祥地。

据陈氏族人考证,陈姓的姓始祖为周朝初年的胡公满,胡公满原姓妫,名满,因功被周武王封于陈国,封谥号为胡公,故讳胡公满。后世子孙以国为姓,是为陈姓之始,陈姓是那个时代的贵族。

此后,陈姓子孙为陈姓定立堂号为“颍川堂”,提到“颍川堂”便是陈姓世系的象征。陈姓始于颍川,陈氏源于宛丘(今河南淮阳),旺于固始(今河南固始县)、盛于颍川(今河南长葛),南开闽漳,遍及全球。

在中国,陈姓是大姓,超过7000万人,位居全国第五位,其中颍川衍派约5000万。其子孙繁衍天下各地(包括海内外),故称为“颍川派远”。颍川郡望是其中形成望族最早的一支,历史悠久,人才济济,影响巨大。

至于“义井源长”,这“义井”又是什么地方呢?据大朗陈氏族谱,陈氏七十世祖道举公为唐朝进士,是第一个迁入福建义井乡的先祖,他的第九世孙陈玄端一直留在“义井乡”。从大朗三陈的旧存族谱中发现,都奉玄端公为一世祖。所以,“义井源长”一词含义不言而喻了。

巷尾宗祠

陈姓子孙从颍川下福建、到广东、定东莞,最后在东莞衍生了著名的“八房陈”,而大朗三陈就是“八房陈”当中的一支,也是较为瞩目的当地望族。这都源自于一位关键人物——东莞“八房陈”的始祖陈傥公,也是陈玄端的嫡孙,正是因为他选择来到东莞亭头场,派衍了东莞八房陈。八房陈氏如今遍布东莞,陈傥公自然成了大名鼎鼎的始祖。

八房陈氏包括:一、大朗巷头与巷尾、求富路陈氏;二、望牛墩石面村;三、厚街赤岭;四、莞城康王庙前;五、东城温塘;六、南城袁屋边;七、莞城牛骨巷;八、社坛前。其中大朗巷头社区又分衍出巷尾村和求富路村。八房陈氏遥相呼应,血脉相连。

开枝大朗再发三芽

自三世祖陈傥算起,第九世祖陈泉朗,就是大朗陈氏的始祖。陈泉朗是南宋末年来大朗的,当年这一片地方还叫田坑尾,还是一片低洼的草地。他来了,他要把这个地方开拓成一片富饶之地,从此陈氏在大朗扎根七百余年。

佛灵湖

泉朗公定居于田坑尾,中间隔着一条名为“牛乸巷”的巷子。他一生以做生意谋生,相传他在莞城与寮步岗贝圩两地贸易来往,有一天行到寮步佛岭道(今佛灵湖),结果卒于此。当地人将他葬在佛岭的一个名为“麒麟出洞”的风水宝地,至今每逢清明或重阳,仍有不少陈氏子孙前去祭拜先人。

据巷头族谱编撰者之一陈礼深介绍,陈氏子孙从九世祖泉朗公算起,经历了“三代单传”,直至十二世祖陈细奴,生了五子,分别是己逊、观逊、祖逊、庚逊、甲逊,他们是大朗陈氏开枝散叶的关键“火种”。五子中除祖逊之外,皆居巷头。问及陈氏家族是否经历过重大的挫折,陈礼深说陈氏宗族团结齐心,即使日子艰难,但宗亲之间相互援助,并没有遇到重大的坎坷,所以成就了现在子孙兴旺的局面。

大朗陈氏己逊公祠

在大朗巷头村所见到的祠堂就是己逊陈公祠。据巷头村委会工作人员陈金华介绍,如今巷头陈氏派衍众多,在大朗三陈中人数占比例较大,约4000余户籍人口。在陈金华带领之下,笔者前去探访了己逊陈公祠。后代子孙念祖怀远,已将己逊陈公祠重修。

己逊陈公祠位于巷头旧村,祠堂前有一个大池塘,以青砖、红石、麻石建筑而成,琉璃瓦砖木结构,建得古色古香。楹联写着:乡贤世胄,学士家风。祠堂内,雕刻了山水、松鹤、神仙等各类图案,显得庄重高雅。走进这个祭祀祖先的场所,它记录着家族的辉煌与传统,是家族的圣地,也是陈氏家族悠久历史的象征与标志。

求富路陈氏宗祠

同时,巷尾村始祖南石公也是求富路始祖。嘉靖初年,相传居于巷尾的十四世祖、南石公四子熙朝公(字东源)与儿孙商议分居时,正好有几头耕牛经过陈家对面路段,熙朝公指着田陇对面说:“该处建居甚佳,你们可分居于此,日后子孙定然昌盛。”

后来,十六世祖阳屏公遵循祖训,在“牛过路”定居。这个名字沿用了约500年。直至1945年,时任常平乡长的村人陈汝洪向村中父老提议把“牛过路”易名为“求富路”,得到了大家一致赞同,从此改名为求富路村。

自此,大朗陈氏分为三门,分别是巷头、巷尾和求富路,形成了如今各自独立、同气连枝的大朗陈氏宗族。

早期手摇织机工厂

巷头、巷尾和求富路,自古以来就是大朗的商贸重地,子孙也多以做生意为生。如今,这里处处布满鳞次栉比的毛织店铺、织造厂,琳琅满目的毛织产品,巷头社区还被誉为中国“毛织第一村”。

放眼望去,道路两旁鳞次栉比的毛织店铺、林林总总的大字招牌显得分外惹眼。巷头一位纺织老行家称,纱线、针织机械、羊毛衫……只要与毛织有关的配件或材料,都能在这条毛织街上买到。

现代化生产工厂

在飞梭走线的30年中,巷头、巷尾和求富路人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洗礼,再加上他们敏锐的眼光、敢想敢干的精神,由农户转身变成工人,由工人翻身为老板,用他们的飞针走线,编织了一条七彩的致富路。

“姓氏探秘”下次预告

【大朗陈氏·中篇】

下集,肥编将和大家回顾一段非常有趣,且口耳相传近六百载的陈姓“姓氏典故”,敬请大家垂注。

— 終 —

来源:《大朗周刊》叶惠涛,吴沃根

封面制图:《东莞日报》杨智宏

编辑:老彬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资讯

厚街镇陈屋行走纪实——东莞文化发现之旅厚街行

2023-9-20 9:54:54

资讯

义门陈果石庄伯倍之子陈谅

2023-9-20 10:30:49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