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藏“金盆”——探访灵田金盆村

图①:古老的跳石堰坝。

图②:村中的古民居。

图③:雕刻精美的功名石。

图④:小河畔一神似娃娃鱼的奇石,守护着古村。

■开栏语
中国传统村落,原为古村落,是指民国以前所建的村,保存着珍贵的历史信息与文化景观,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社会价值,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为了加强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保护,我国从2012年起建立了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对典型的、有保护价值的传统村落开展保护、调查等工作。
截至今年3月,广西共有342个传统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总量排名全国第10位,居全国前列。其中,桂北是广西传统村落最密集的地方。这里有平原、河谷、丘陵、山地等复杂多变的地形,汉族、壮族、瑶族、侗族、苗族等多民族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多民族的文化融合以及地形的复杂性,使得桂北地区传统村落多种多样,有着较强的特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本报特别推出《桂林的“中国传统村落”》栏目,将走进一个个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村庄,通过捕捉人间烟火里的历史侧影,挖掘桂林文化遗产资源,展现桂北传统村落自然朴实的农业景观、各具特色的宅院民居、邻里守望的乡风民俗……

  □本报记者胡晓诗 文/摄

  金盆者,聚宝盆也。
金盆村,一个隶属于灵川县灵田镇正义村委的小山村,正如其名,是一个藏宝之地。这里人杰地灵,英才辈出,于2019年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关于金盆村名的由来,村民介绍,金盆村原名金坡村,相传乾隆年间,有一年发大水,村里出现了一个闪闪发光的大金盆,照亮了整个村子,大水过后,村里平安无事,村民以为受到金盆光泽的庇佑,遂改名金盆。
这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站在金盆村的高处,只见整个村子坐落于东山南侧天狮峰下,群山环抱,田畴坦平,福水东来,真的像金盆一样,乃风水宝地也。
金盆村村口的跳石堰坝,民国十八年的《灵川县志》就有记载,由此可推算已有上百年历史了。在古老的堰坝上,一个个石礅在水中排成一排,错落有致,宛若镶嵌在河床上的琴键,这便是跳石桥了。人行其上,得一脚踩一个礅子,行走时像在石礅上跳跃,与传统的石桥相比,跳石桥更为活泼俏皮,也可以与水有更亲密地接触。在过去,人们进入村子需要走跳石桥,如今虽已建起了兼供通车的水泥桥,但古桥仍在发挥作用。
村头的小河畔,一块神似娃娃鱼的奇石静静守候着古老的村落,望着那条名叫福江的河流蜿蜒远去。一旁的树木葳蕤蓊郁,与跳石堰坝相陪衬,相厮守。农妇在跳礅桥头捶衣洗涤,成群的鸭子游弋嬉戏。三三两两的老人聚在村旁的参天古樟下乘凉,悠闲地享受这里安逸的时光。这时举目远眺,四周群山连绵起伏,松竹葱葱郁郁。此情此景,乡愁悄然漾起。
村子的古建筑,或坐北朝南,或坐西朝东,青砖黛瓦马头墙,典型的桂北汉族传统民居,基本上为清代或民国时建的,至今仍有人居住。值得欣慰的是,当日看到村中几座老宅和祠堂四周已搭起脚手架,静待修缮,相信不久它们将恢复昔日的光彩。
村中最亮丽的风景线,无疑是一对对立于祠堂和古民居前的功名石。13对功名石柱一字排列开来,每对相隔不远,除了咸丰武举人陈怀正的功名石柱有落款外,其余皆无字,但每对功名石柱都雕刻有云纹、铜钱纹、阴阳八卦图等,精美程度令人赞叹,这在桂林古村落的功名石柱中是相当罕见的。
据悉,功名石,也叫旗杆石。在封建科举年代,凡家人或族人考中了功名,必在宗祠门口竖立大旗,以彰显功名成就,光宗耀祖。用来竖大旗的功名石则被认为是古代进士、举人的“荣誉证书”。
一个小村子竟有这么多的功名石柱,可想当年金盆村人文风气之昌盛。这13对功名石柱,不仅是金盆村人崇文重教的标志,也见证了一个家族的百年变迁。
村子陈姓始祖陈善全,原籍湖南零陵,于明朝初年举家落户广西。他的第三个儿子陈孟初,在明宣德年间(1426-1435)立宅金盆,垦殖置田,生息繁衍。陈氏后人由于精于经商,广置田产,成为闻名乡里的一方望族。后来,全、邹、倪、潘、李、唐、苏、蒋等姓氏族人,又先后迁入。对邻里人家,陈氏家族也是不分贫富贵贱都热情帮助,且热衷于公益事业。正所谓:“全村九姓,民风纯正;相安和睦,安居乐业。”
到清乾隆年间,陈氏族人参加科举考试。《灵川县志》记载陈廷瑜、陈怀正,分别于乾隆九年(1744)和道光二十四年(1844)考中乡试武举。可惜《陈氏宗谱》已被毁,其他科举之人的信息已无从得知了。
而今,金盆村的莘莘后生更是青出于蓝,他们或从商或从政或从军或从教,在各自的领域施展才华,各舞翩跹。可以说,从这个村子走出的人才是“文武”双全的。
不难看出,功名石是前人留给后人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双遗产”,其意义不言而喻。在过去,它是古人“耕读传家、人才振兴”的标杆石,在当下,它更是启迪后人走“崇文重教、乡风文明之路”的引导旗。
古老的山村,一直都少不了传奇故事。相传在咸丰年间战乱纷纷,陈氏祖先为避战乱,把金盆村的金银财宝埋在深山老林里。据说,下长岗村山顶上的一座古庙地下,就有可能埋藏着这些宝藏,如此云云。
其实,不用苦寻那传说中的金银财宝,金盆村背靠的绵延群山,就是座座金山银山。据悉,近年来,灵田镇在金盆村建立了有机灵芝种植基地,为农户提供技术服务、优质种苗、订单回购等便利的同时,推出一系列优惠和帮扶政策,吸引广大农户参与种植。基地采用仿野生有机栽培技术,还原灵芝野外生长环境,人工除虫除草,生长过程主要施用天然有机肥,不仅让灵芝有较高的产量,还有更好的品质。
金盆风景旧曾谙,未来发展大可期,若问其中玄奥,或许正如有诗赞曰:“飞水岩前福江流,留到金盆福自留,东山神采流福苑,千秋万载福永留。”

路书
地图软件搜索“金盆村”,从市区出发,仅需1小时即可到达。    (记者胡晓诗 整理)

杨二说说

金盆洗手
金盆村这个名字有点意思,会让人产生很多联想。按记者的说法,这里因地形似盆且适合居住而得名,当然也有洪水中金盆突现庇护村庄的传说,但在二哥这里,还是会先想到“金盆洗手”一词。
金盆洗手,现在通常讲的是江湖人士上岸不干了的意思,二哥依稀记得,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里,有很多这样的场面。那都是些大场面,洗手前,有仇报仇,有怨报怨,洗了手以后,那对不起,不在道上混了,以前的恩怨一笔勾销,大家各回各家,各找各妈。这么说起来,那也是一道坎,过不过得了,还真不一定。这似乎说明,武侠世界里,朝廷的威信很低,律法根本管不了这些人,洗个手,就能把一辈子的血雨腥风和恩怨情仇全部抹掉,从此过上与世无争、儿孙绕膝的安乐生活……
呸,想得美!哪有这么好的事,就像电影里的台词:出来混,始终都要还的。做人做事,总还是要有些敬畏心理的,不能坏事做绝,一看形势不对,就来个金盆洗手,然后当没事人一样。
其实最早的时候,金盆洗手不是江湖人士的专利,而是船工独享的仪式。据说,西汉初期汉军占领长安后,萧何就干了这件事,让前来送粮食的船工先用金盆洗手,洗完手后再去官府登记粮食数量,然后取酬。按二哥的理解,萧何的意思有两个,一个是大家水上过来,往往要好几个月,一路辛苦。你们上岸了,我用金盆装水让你们洗手,这是何等的尊贵呀。第二个则是,咱大汉政府有钱,绝对亏不了你们,以后好好跟着大汉干吧。这事如果是真的,那说明萧何这位老哥,还真是个操心的命,一大把年纪了,月下追韩信不算,连安抚船工这样的小事,细节都做得这么到位。只是不知道,如果萧何萧丞相得知他发明的金盆洗手仪式被后人如此演绎,那张老脸会不会又黑又红呢?又或者只是大袖一挥,双手一背,一笑了之?
闲来无事,翻看野史,二哥还找到了另外一个关于金盆洗手的故事。
说是古代有一个刽子手,因为工作原因,总被老婆嫌他晦气。刽子手在高人指点下,找来一个陶盆,抹上金色涂料后,放入无根水也就是雨水,然后每次工作完都要把手放里面清洗很多遍,于是夫妻和和睦睦,家庭幸福美好。再后来,刽子手家里遭小偷了。小偷看刽子手如此细致地在金盆里洗手,然后夫妻又如此和睦,就把盆子偷走了。从此以后,小偷也天天洗手,也是夫妻和睦,并且再也不晚上出去偷东西了。这种转变,小偷的老婆称之为金盆洗手。
这样的民间故事,俗是俗了点,但总能让二哥开怀一笑。其实,老百姓的快乐,往往都来自日常生活中。生活本就寡淡如水,再不演绎两个笑话,岂不是要憋闷死?这也算是老百姓的生活智慧吧。吟诵“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境界固然很高大上,出门踩鸡屎、浑水好摸鱼,何尝不是乡下生活的真实和乐趣呢?
不知道金盆村有没有关于金盆洗手的故事,又或者其他的乡间趣事,如果有的话,二哥倒是很想听一听的。坐在村头的大树下,吹着山风,看鸡鸭满地乱跑,和当地村民东一榔头西一锤子地瞎掰乎一通,那也是蛮令人向往的生活。如果有杯农家自酿的米酒,再配上两块农家自制的豆腐乳,在二哥看来,那简直就是神仙日子了。

来源:桂林日报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资讯

文明礼仪小故事

2023-8-16 14:46:52

资讯

在“宝树繁花”寻觅家谱里的“三万里”

2023-8-19 10:31:24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