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共识集众智聚合力 谱写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新征程催人奋进,新奋斗踔厉奋发。

11月25日,江西日报社、江西财经大学联合主办的首期“九龙湖论坛”暨江西高端智库平台成立活动成功举行。

这是一次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创新之举。在全省上下持续推进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走深走实的重要节点,活动以智库为平台,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的江西奋进,聚八方之智,汇全省之力。

这是一次贯彻落实省委十五届三次全会精神的迅速行动。首期“九龙湖论坛”深入贯彻刚刚胜利闭幕的省委十五届三次全会精神,以“奋力描绘中国式现代化的江西画卷”为主题,共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的方法、路径。

这是一次思想的盛宴、行动的先声。与会嘉宾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特征特色,紧密结合江西省情,谈看法、讲思路、说措施,体现了全省上下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奋力描绘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画卷的自信自强。现采撷论坛嘉宾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共同启动江西高端智库平台。

高举思想之旗 汇聚奋进之力 集聚发展之智

奋力描绘中国式现代化的江西画卷

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 庄兆林

庄兆林

现代化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郑重宣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我们推进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以及多轮疫情冲击和极端天气影响,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省委紧扣迎接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工作主线,团结带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战疫情、抗旱情、促发展、保民生、护稳定,全面推动“六个江西”建设取得新成效、迈上新台阶,为奋力描绘中国式现代化的江西画卷奠定了坚实基础。刚刚闭幕的省委十五届三次全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在宏伟壮阔的伟大征程中找准了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时代方位,明确了凝心聚力加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的方向路径,开启了红土地奋力描绘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画卷的奋斗征程。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回首过往,我们已经走过千重山、万重河。远眺前路,既有风平浪静,也有惊涛骇浪。今日之江西,机遇与挑战并存,既要看到我们“四面逢源”的区位优势、门类齐全的产业优势、山清水秀的生态优势、国家战略的叠加优势越发凸显,也要看到江西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使命艰巨繁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全力战胜各种困难挑战,不断拓展发展新空间、塑造发展新优势、开辟发展新境界。

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省委十五届三次全会部署要求,着力谋划完善工作思路、优化创新政策举措、提升强化工作措施、针对解决具体问题,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江西实践,努力探索体现中国特色、时代特征、江西特点的现代化建设路径,更好地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砥砺奋进新时代,长风浩荡启新程。迈向奋力描绘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画卷的奋斗征程,有如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我们使命在身、重任在肩。

我们要在奋斗征程中高举思想之旗,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深刻认识和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是我们最可靠的“主心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最科学的“指南针”,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落到实处。

我们要在奋斗征程中汇聚奋进之力,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紧紧围绕全省改革发展大局,以手中之笔记录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用主流之声奏响昂扬奋进的时代旋律,大力宣传各地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力推进“六个江西”建设的生动实践和突出成效,在全省上下不断汇聚起万众一心、团结奋斗、勇毅前行的磅礴伟力。

我们要在奋斗征程中集聚发展之智,始终坚持正确价值取向,聚焦中国式现代化江西实践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充分发挥重点高端智库“智囊团”作用,着眼于补短板、强弱项、解难题,广泛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不断提出有思想、有见地、有分量的发展良策,努力为描绘中国式现代化的江西画卷提供强大智力支撑。

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

省文化和旅游研究推广协会会长 朱虹

朱虹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横跨了三个时空维度,即以今日中国式现代化的奋斗,复兴昨日中华之辉煌,建成明日之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立足当下开拓进取、团结奋斗,也需要回望历史,在文化自信中坚定信心,自强以致远。

江西自古区域位置优越,“吴头楚尾、粤户闽庭”,素为“形胜之区”。京杭大运河、长江、赣江、珠江水系,构筑起了中国古代南北交流互通的命脉,江西就在这命脉的中心位置,连南结北、承东启西,成就了江西古代的千年繁华。我们回顾历史的荣耀,不是躺在老祖宗的功劳簿上聊以自慰,而是要从历史中坚定发展自信。当前,随着一条条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开通,江西“四面逢源”的区位优势日益显现,加上门类齐全的产业优势、山清水秀的生态优势、国家战略的叠加优势,江西发展的势头会越来越好,进位赶超的步伐会更越来越快。我们坚信,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前进道路上,江西定当异军突起,取得更好的成绩和更大的荣光。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江西自古便是文章节义之邦,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典范。声动天下的白鹭洲书院办学宗旨是“不独以文章取科名而已,愿以行己有耻为第一义”。正是这片人文圣土的滋养和生生不息,造就了光照千古的江西风流人物和盖世风华。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前进道路上,在日益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当前,我们有理由相信,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江西,必能为精神文明建设注入丰沛的给养,必能开出更加璀璨的文明之花。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山清水秀的江西自古以来就有天人合一的理念、绿色发展的基因。在江西,从南到北,古老的村庄大都有一片风水林,这一片片紧邻村庄的树林历经千百年而愈加郁郁葱葱,而守护这些风水林的都是一条古老的村规民约:砍一棵树、杀一头猪。所以,风水林也常叫“杀猪林”。正是基于这样的生态价值的传承,江西才能推出“山江湖工程”、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等一个个生态建设创新举措,江西的生态保护才能一直走在全国前列。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环境就是民生。我们坚信,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上,江西能够尽享生态红利,江西人民能够尽享生态幸福,我们要持续擦亮这张绿色名片,让青山绿水成为现代化江西最动人的底色。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江西是桃花源的发祥地,庐山脚下的陶渊明写下了千古名篇《桃花源记》,为世人构筑了一个“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幸福家园。江西德安县有个著名义门陈氏家族,曾经创下了聚族3900余口15代不分家的世界奇观,创造了现实版的桃花源。无论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还是义门陈的“桃花源”,生动反映了千百年来赣鄱儿女对民生幸福、社会平等的追求与探索,这种追求与探索在之前的任何社会都根本无法实现。只有永远跟着中国共产党,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才能实现。这是历史得出的颠扑不破的真理!

“九龙湖论坛”现场。

澎湃创新“活水”持续赋能中国式现代化江西建设

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 犹 王莹

犹 王莹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为科技创新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加快让创新“活水”澎湃成潮,持续赋能中国式现代化江西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在全国创新版图的位势发生显著变化,创新的脚步越来越快,进入了创新活动最活跃、创新成果最丰硕、创新前景最可观的时期,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我省科技创新在重大创新平台、高端人才团队、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生态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弱项。要进一步坚定创新自信,奋楫争先、向高而攀,加快提升科技创新驱动力,在奋力描绘中国式现代化的江西画卷征程上展现创新担当。

加快让创新“活水”澎湃成潮,持续赋能中国式现代化江西建设,要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聚焦平台实力能级提升,锻造创新江西“强磁场”。深入推进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赣江两岸科创大走廊建设,不断彰显区域创新的“能见度”。高标准建设创新策源平台,扎实开展重大创新平台攻坚行动,推动与更多“大院大所”“名校名企”“创新飞地”合作共建高端研发机构。

二是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强健创新江西“主心骨”。大力开展全社会研发投入攻坚行动,推动组建科技创新发展基金,健全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推动各类创新资源、要素、服务向企业聚集,规模以上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扎实推进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聚力壮大科技型企业集群,为创新江西建设提供“筋骨”支撑。

三是完善协同联动体系,建立创新江西“新路径”。充分发挥24个产业链科技创新联合体作用,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布局“补短板”和“建长板”并重的创新链,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强化重大科技任务的省地和部门协同,加快构建“政产学研用金”结合、上中下游衔接、大中小微企业协同的创新群落和创新体系,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深度融合。

四是全力推进引智聚才,拓展创新江西“朋友圈”。加快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创新集聚区,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广领域的科技合作“朋友圈”。组织实施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引进培育计划,持续开展“夜话科学家”活动,构建高层次多渠道宽领域的引才引智体系,助推打造天下英才重要首选地,让更多“千里马”在赣鄱大地竞相奔腾。

五是营造良好科技生态,激活创新江西“源动力”。深入开展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实施科研“减负行动3.0”,完善科技激励机制,优化科技管理模式,推广应用“首席科学家”“揭榜挂帅”“赛马制”等制度。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协调机制,强化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在赣转化应用。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培育创新文化,让各种创新要素充分涌流、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

省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 刘 洪

刘 洪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强调,“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强调要“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

乡村振兴为什么是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打赢脱贫攻坚战,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从覆盖面看,共同富裕的重点在乡村。当前,我国有5亿多农民生活在农村,这一庞大群体的生活条件、收入水平怎么样,是共同富裕能否实现的关键所在。从协调性看,共同富裕的短板在乡村。近年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但总体来说,农民收入相对较低和农村发展相对落后的情况依然存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必须着力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从着力点看,共同富裕的潜力在乡村。能否实现共同富裕,关键还是要看发展。在这一块,农村既有很多的欠账,更有很大的空间。深挖农业农村的潜力,将极大增强共同富裕的动力。

促进共同富裕要怎样走好乡村振兴这条必经之路?我们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奋力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样板之地。一是优先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按照“四个优先”的要求,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力度,如建立财政投入涉农资金逐年增长机制。二是融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的破题之举。以“人”的融合为基础,加快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市民化;以“物”的融合为突破,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资源要素均衡配置;以“业”的融合为关键,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是全面发展。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目标一致,就是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要巩固脱贫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要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把产业增值环节更多留在农村、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要改进乡村治理,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乡村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引导农民群众改变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

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有什么启示?立足促进共同富裕,我们认为,在推进乡村振兴中,要统筹三个关系。一是统筹“兴村与兴人”。乡村振兴,既要兴村,更要兴人。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必须坚决杜绝不顾农民需求、违背农民意愿、侵害农民利益等问题。二是统筹“当前与长远”。乡村振兴、共同富裕,都是长期性任务,既要立足当下推进重点任务,又要着眼长远稳扎稳打。三是统筹“城市与乡村”。要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防止城市农村两套体系,市民、农民两个标准。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江西

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 徐延彬

徐延彬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其中一个方面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如果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紧张的、矛盾的甚至是对抗的,现代化建设的根基就会受到破坏。

对江西而言,深刻理解和牢牢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个特征,具有重要而紧迫的现实意义。近年来,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既实现了高水平保护,也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江西,就是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切实以高水平保护助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生态环境系统在具体工作中,形象地说,就是要努力做到:不做蠢事,多做好事、实事和能事——

首先,不能再干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家园的蠢事。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说白了就是为过去的粗放增长模式埋单,对之前“先污染、后治理”的错误做法纠偏。经过这些年的不懈努力,全社会形成了污染防治的共识和良好态势,必须倍加珍惜、坚持不懈,绝不能再重走老路、重犯旧错。要坚决向环境污染宣战,以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最严肃责任,为群众守护好蓝天白云、清水绿岸。

其次,要多做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好事。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经济建设、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等各项发展。近年来,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坚持绝不为粗放式增长让路、全力为高质量发展开路,否定了一些“两高”项目,支持了包括宁德时代等一大批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大项目好项目。要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其三,要多做生态利民、生态惠民、生态为民的实事。从过去“盼温饱”“求生存”到现在“盼环保”“求生态”,生态环境在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近些年,我们通过生态环保督察、有奖举报等做法,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2021年全省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0.67%,比2017年提高了7.07个百分点。但是,在环境为民这个问题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持续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态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最后,要多做美丽提质、美丽增效、美丽赋能的能事。近些年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从“有没有”实现了向“强不强”的转变,正在经历从“好不好”向“美不美”的转型。生态环保人闻最臭的味、治最脏的水、查最乱的地,但我们要做最美的事、成为最美的人,在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的进程中当先锋、打头阵、做贡献,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奋力描绘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江西画卷作出应有的更大贡献。

为描绘好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画卷贡献金融力量

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 韦秀长

韦秀长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中国未来的发展蓝图,描绘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愿景,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也对金融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方向指引。在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金融起重要支撑作用。要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深刻认识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把金融服务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等重点领域,为描绘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江西画卷贡献金融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环环相扣、务实有力的政策脉络,充分体现出金融领域是我国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着力点,是引领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点。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金融也在不断演化,内涵外延也在拓展。从全球范围看,经济与金融高度渗透融合,经济关系日益金融化,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金融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从作用来看,金融是经济发展的引领推动力。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高位推动下,我省推动金融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主要金融指标增速保持全国前列、总量排名赶超前移,金融供给由相对滞后跃升为适度超前,金融功能由跟随匹配向引领推动转变,江西金融正在从1.0版向高质量2.0版加速迈进。过去,江西干部有“谈农业说半天,谈工业一支烟,谈金融不沾边”的说法。现在,不管是省直部门还是市县负责人,谈金融也能“头头是道、津津乐道”了。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与周边省份特别是与沿海发达省份相比,江西金融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还比较突出,金融发展仍存在短板和差距,突出表现在金融体量不够大、企业金融获得感不够强、金融体系不够全、风险防控不够稳、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不够大等方面。这些需要我们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地加以解决,协同推动江西金融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好更优发展,为描绘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江西画卷贡献更多金融力量。

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要坚守金融工作的人民性,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金融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切入点、落脚点。加快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积极推进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探索金融科技赋能普惠金融,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和便利度,以高质量金融服务促进共同富裕,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是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要求。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业立业之本,我们将全面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用足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再贷款、专项贷款、财政贴息等财政金融政策,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聚焦聚力目标任务确保已完成、务求早完成、力争多完成,汇聚更多金融资源要素投向江西、助力发展。

三是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树牢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金融监管,实现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持久战,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安全底线。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提供强大产业支撑

省工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江明成

江明成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并联的、叠加的过程,尽管现代化不只是工业化和经济发展,但无疑是现代化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本动力来源。在奋力描绘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江西画卷进程中,我们要聚焦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加快建设具有江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目标,全面推进新兴工业强省建设,着力探索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江西方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提供强大产业支撑。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潮流,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成效最好的工业化进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此过程中,尤其是新时代10年,我省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持续主攻工业、强攻产业,取得了建成新兴工业大省的历史性成就,实现了从农业大省到工业大省的历史性转变,成功跨越了工业化中期并加速向工业化中后期迈进。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重点要围绕以下五个方面抓紧抓实、突破突围、提能提级——

一是坚持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为依托,着力增强制造业创新能力。深入实施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行动,鼓励企业建立研发费用提留机制,引导将减税降费红利投向技术创新,大幅提高有研发活动的工业企业占比。发挥产业链科技创新联合体作用,实施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行动,构建多层次、宽领域的产业技术创新平台体系,加大共性技术供给。

二是坚持以实施产业链链长制为抓手,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积极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升级版,更多用系统的办法解决产业链的结构性问题,切实提高制造业供给体系质量。分行业分领域开展产融、技术等对接活动,深入推进制造业基础再造,加快构建科技、产业、金融协同互促的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促进产业链供应链良性循环、高效畅通。

三是坚持以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为主攻方向,着力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主线,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分行业编制数字化转型路线图,实施智能制造升级工程,建设一批升级版智能车间、智能工厂。稳妥推进工业领域碳排放达峰,大力实施绿色制造提升行动,提升制造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四是坚持以实施三大工程为载体,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实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程,开展新一轮技术改造,打造全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高地。加力实施新兴产业倍增发展工程,打造全国新兴产业培育发展高地。着力实施未来产业培育发展工程,打造全国未来产业创新培育发展高地。加快构建以数字经济为引领、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具有江西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

五是坚持以拓展产业内外开放合作为契机,着力畅通国内外产业循环。深化开展“2+6+N”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做实“4+7”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大力培育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江西高端智库平台签约仪式。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提供更多智力支撑

江西日报社社长,江西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黄万林

黄万林

汇聚八方之智,博采众家之长。在全省上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之际,我们举办江西高端智库平台成立仪式暨首期“九龙湖论坛”,共话中国式现代化的江西奋斗,凝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的奋进之力。

社会现代化程度越高,知识支撑、智慧赋能的作用就越大,智库建设水平由此成为国家战略实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智库建设,陆续出台一系列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文件,并把“媒体+智库”纳入到新型智库建设的规划之中。

媒体智库因其媒体属性,拥有广泛优质的社会资源、贯通内外的信息渠道,以及团结联系高水平专家的特殊优势。建设好媒体智库,有利于推动媒体打造更多具有思想性、专业性的新闻产品,有利于增强新型智库建设的丰富性和完整度。特别是在全媒体时代,建设媒体智库已成为国家战略任务和媒体自身转型发展的迫切需要,成为传统媒体在推动媒体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值得拓展的一条新发展路径。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为积极策应党中央和省委关于媒体智库建设的决策部署,省委政研室、省政府研究室、江西日报社、江西财经大学、南方报业集团、江西省文化和旅游研究推广协会共同成立江西高端智库平台,旨在广泛汇聚高水平专家,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深度对接经济社会发展热点,为凝心聚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提供更多智力支撑。同时,首期“九龙湖论坛”聚焦“奋力描绘中国式现代化的江西画卷”这一主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汇集真知灼见,凝聚广泛共识,进一步激发全省广大干部群众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精气神,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赣鄱大地的生动实践。

江西日报社作为省级党报和“九龙湖论坛”主办方,将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公信力、引领力优势,积极履行“资政为民”的媒体智库职能,为党委政府、社会各界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参考。

一是海纳百川,积极凝才聚智。以更开放的胸襟,加强与社会各界的紧密互动,通过建好江报智库等手段,为高端智库平台汇聚一批高水平专家人才、专业研究团队,开展一批重点研究,形成真实、系统、深入的智库报告和策略建议。

二是承上启下,打造桥梁纽带。与江西财经大学共同培育“九龙湖论坛”,采取“记者+专家调研”“记者+党政学企媒对话”等方式,汇聚各界之力,为省内党、政、学、企、媒架起一座沟通交流、互鉴互融的桥梁。

三是凝心聚力,全面宣传阐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始终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发挥“报、刊、网、端、微、云、屏”融合发展的全媒体传播矩阵优势,深入宣传报道智库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研究动态和成果,为媒体智库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智库报告:

奋力描绘中国式现代化的江西画卷

江西财经大学党委书记 卢福财

卢福财

在江西日报社、江西财经大学联合主办的首期“九龙湖论坛”上,江西财经大学发布智库研究报告——《奋力描绘中国式现代化的江西画卷》,紧扣中国式现代化内涵,立足实施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首要战略,深入分析江西省域现代化的历史方位、内外形势、阶段特征,并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江西实践的基本任务、路径和目标建议。

研究报告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经济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开创新局面,发展活力进一步迸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奠定了基础。十年来,江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4%,总量由全国第19位上升到第15位,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持续保持全国前列。江西经济实力、创新能力实现大幅跃升,社会生产力、核心竞争力、发展影响力迈上了新台阶,为江西现代化建设奠定更为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研究报告认为,推进现代化江西建设仍面临艰巨任务,发展不足不充分仍是江西发展的主要矛盾,必须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大力实施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首要战略,做大经济总量,加快构建江西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研发创新能力,进一步扩大开放。

围绕“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的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的重要要求,江西要在省委的部署下,努力从构建特色鲜明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打造环境优美的现代化生态样板、推进文化繁荣的现代化社会文明、创造惠及全民的现代化美好生活、优化精准高效的现代化治理格局等五个方面着力,将江西建设成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省、中部地区数智化崛起先行省,奋力描绘中国式现代化的江西画卷。

研究报告指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江西实践中,要把握好三个层面的战略新机遇。从国际看,各国通过科技革命旨在促进工业生产方式的大幅度转变,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综合性能力,新产业、新业态、新组织、新模式涌现,产业融合突破加快,将给江西“换道超车”提供机遇。从国内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逐步形成,沿海发达地区的航运优势会向内陆地区的互联互通优势转移,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发展加快,在补短板的同时将极大助力江西发展。从省内看,围绕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积极迎接新一轮技术革命带来的赶超机遇;围绕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充分应对全球贸易格局变化中“一带一路”等国际合作机遇;围绕江西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深入践行“两山”转换的绿色崛起之路。

研究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江西建设的基本目标和路径进行深入分析。确保江西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具体而言:力争“一个实现”,即实现江西GDP在全国总量排名前移,在中部地区增速排名列第1位。力促“两个突破”,即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取得突破,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先进制造成为主导产业、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打造环境优美的现代化生态样板取得突破,生态价值实现成效显著、打造全国最有影响力的生态样板。力求“三个进展”,推进文化繁荣的现代化社会文明取得新进展、创造惠及全民的现代化美好生活取得新进展、优化精准高效的现代化治理格局取得新进展。

研究报告提出,要加快构建特色鲜明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一是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充分发挥好有色金属、电子信息等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江西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加快推进技术创新,打造万亿产业群。二是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推动农产品价值链延伸,实现农产品的多重转化增值,不断提高生态农业发展实力。三是推进服务业现代化,做大做优金融总量,大力发展新型流通业态,加快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有机融合。四是促进数字经济大发展,努力抢占数字经济的细分市场,深耕数字经济的特色领域,成为数字经济“隐形冠军”,形成全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新高地。五是打造产业链链长制升级版,精准打通供应链“堵点”“断点”,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供应衔接、价值衔接。

推进文化繁荣的现代化社会文明。一是挖掘提炼江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赣文化“文、章、节、义”的精髓,增强文化自信。二是推出优秀文化产品,深入实施江西文学创作重点扶持项目、纪录片创作工程、优秀舞台艺术创作工程,加强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景德镇御窑遗址等江西特色文化的保护与利用,进一步提升赣鄱文化的影响力。三是进一步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动漫展演等产业,建设国家综合性数字出版产业聚集区。四是着力实施教育强省战略,打造全国有影响、区域有梯度的高校群和大学城,建设一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工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引领职业教育提质升级。

打造环境优美的现代化生态样板。一是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深入实施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攻坚行动,力争形成更多可供全国推广的“江西经验”。二是完善促进“两山”转换的生态经济体系,培育生态建设多元市场主体,形成促进“两山”转换的强大支撑。三是发展壮大绿色产业,以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融合发展为抓手,将江西建设成为有机农产、生态产品、高品质生态旅游和康养旅游的世界级供应地。

创造惠及全民的现代化美好生活。一是优化创业就业机制,切实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等群体的就业问题。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三是积极帮扶困难群体,健全城乡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完善残疾人基本福利制度,优化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实现基本民生兜底保障。四是扎实有效推进共同富裕,着力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拓展居民财产性收入渠道,进一步推进共同富裕。

优化精准高效的现代化治理。一是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构建统一有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二是健全现代化治理机制体制,建立社会突发事件监测预警机制、风险评估体系,加强各级政府间、部门间社会治理的事权与支出责任。三是优化全民共同参与社会管理机制,进一步理顺市、县、乡镇(街道)权责关系,完善权责明晰、上下贯通、层层推进的纵向治理架构,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会发展新局面。

(图片由江西日报全媒体首席记者杨继红 全媒体记者徐 铮摄)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资讯

重庆涪陵:陈氏宗亲会换届选举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2022-11-25 13:10:02

资讯

深度分析,义门陈首分108庄的来历

2022-11-26 11:56:21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