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有顺:西汉名将陈汤后裔——甘肃张掖《甘陈氏家谱》资料辑存

西汉名将陈汤后裔——甘肃张掖《甘陈氏家谱》资料辑存

文/陈有顺

民国甘州

今日甘州

张掖,古称甘州,历史悠久,北凉沮渠蒙逊建郡。西魏废帝三年(554),改西凉州为甘州,始有甘州之称。元朝设甘肃行中书省,省会甘州。

据清·钟赓起著《甘州府志》载:甘州之名曷昉乎?肇于宇文周公之相。魏改西凉州为甘州,或曰本甘凌山,或曰绀峻之讹。甘浚犹删丹之讹山也。大抵山下出泉,以甘泉取义者近是……

丁酉岁初,笔者从朋友手里淘得一部长达300多页电子版的陈氏古谱。即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陈倜纂修《甘陈氏家谱》。是谱卷首“恩荣”篇记载了明正德十六年至清康熙四十二年两朝皇帝先后颁发的六道敕命。该敕命高度褒扬了甘州陈氏家族祖先的懿行功德。同邑达官贵人、文士墨客先后撰写了六篇谱序及像赞辞,金雕玉琢,文采涣然,绚丽无比,堪称奇文。谱称:其始祖陈延昔乃“汉余故人也”,当指西汉“破胡壮侯”陈汤后裔(见《莫景周原序》)。

史载:汉元帝时,陈汤任西域副校尉,曾和西域都护甘延寿一起出奇兵攻杀与西汉王朝相对抗的匈奴郅支单于,为安定边疆做出了很大贡献。官至射声校尉、从事中郎,封关内侯。后被免职为庶人,徙居敦煌。住了几年后,敦煌太守上书朝廷说:“陈汤曾经诛杀郅支单于,威风远及外国,现在降为庶人,不宜住在边塞地方。”于是又把陈汤及其家眷迁到安定(今宁夏固原县)。之后,议郎耿育看到陈汤处境可怜,便又上书于皇帝,再次论述了他的功绩,说明当今国家“枭俊擒敌之臣,独有一陈汤耳”。他之所以被冷落遭不幸,是由于嫉妒之臣的排挤、打击所致,恳请皇帝予以关怀、照顾。皇帝下诏让陈汤迁回长安居住,不久去世。王莽执政后,追谥陈汤为破胡壮侯,封其子冯为破胡侯,勋为讨狄侯。流传甚广的一句经典名言:“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即是出自西汉名将陈汤给汉元帝的上书,表明诛灭北匈奴郅支单于的功绩……且不论甘州陈氏始祖“都统制公”陈延昔是否为西汉大将、关内侯陈汤后裔,仅就“宋祚中徵,再兴江左,扈跸南行,统率貔虎,外攘内靖,功冠枢府……”即可值得陇右史官书写一笔。故笔者依其原文恭录于兹,以辑存陇右谱牒文献云。

陈汤灭郅支单于之战

(按):公元前36年,西汉与匈奴的战争中,汉西域都护骑都尉甘延寿、副校尉陈汤击灭郅支单于于康居(约在今巴尔喀什湖与咸海之间)。

一、甘州陈氏始祖都统制公像赞

粤汉陈汤,扬旌西土,桑间出竒,勋名千古。公岂其裔,继兹威武。宋祚中徵,再兴江左,扈跸南行,统率貔虎,外攘内靖,功冠枢府。咸阳主议,髙蹈遐擧,沙洚洋洋,蒐裘我所,垂裕后昆,长承其祜。

——同邑杜伟

(按:)陈汤,字子公,山阳郡瑕丘县(今山东兖州东北)人。西汉时期将领。陈汤学识渊博,通达事理,起家太官献食丞,交好富平侯张勃。汉元帝时,以荐为郎,数求使外国。时匈奴郅支单于役属康居,攻略乌孙、大宛,威胁西域。建昭三年(前36年),乃以西域副校尉与西域都护骑都尉甘延寿矫制发城郭诸国兵及车师戊己校尉屯田吏士进击康居,诛郅支单于。赐爵关内侯,迁射声校尉。成帝初,丞相匡衡劾其矫制发师,盗所收康居财物,以此免官。又因上书言康居王侍子非王子失实,削爵为士伍。后为大将军王凤从事中郎,幕府事皆为所决。鸿嘉二年(前19年)成帝诏罢昌陵,遂以妄言复徙民实陵,为大司马卫将军王商劾奏,又以贪赃事发,以此免为庶人,徙敦煌、安定。后归长安,卒于成帝、哀帝之间。后追赠破胡侯。王莽掌权后,追赠谥号为壮。(《汉书·卷七十·傅常郑甘陈段传第四十》有传)

刘向评价:“西域都护延寿,副校尉汤,承圣指,倚神灵,总百蛮之君,揽城郭之兵,出百死,入绝域,遂蹈康居,屠三重城,搴歙侯之旗,斩郅支之首,县旌万里之外,扬威昆山之西,扫谷吉之耻,立昭明之功,万夷慑伏,莫不惧震。呼韩邪单于见郅支已诛,且喜且惧,乡风驰义,稽首来宾,愿守北籓,累世称臣。立千载之功,建万世之安,群臣之勋莫大焉。”

谷永亦赞其曰:“关内侯陈汤,前斩郅支,威震百蛮,武畅西海,汉元以来,征伐方外之将,未尝有也。”

甘州陈氏始祖《陈延昔画像》

(按):考其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市横扇镇厍港村(古称沙洚),现存一部数百年以前的石印本《陈氏家谱》,因岁月侵蚀,加上保存不好,已破烂不堪。从仅存的纸张上,可以艰难地看到厍港陈氏家族以往的辉煌和历史。在沙洚《陈氏家谱》上,先后为其撰写序文的有:明朝云南道监察黄诚夫;明朝吴门名人书画家、吴中四才子之一的文徵明;明末书画家、礼部尚书董其昌等人。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陈倜纂修《甘陈氏家谱》,盖源自沙洚《陈氏家谱》(石印本)。

二、《甘陈氏家谱》序跋选辑

  1. 《莫景周原序》

欧苏两公首重谱学,远近莫不同风。吴中诸大家尤为兢兢。盖联族属、别尊卑、辨亲疎,析一宗为万派,合万派为一宗,井然其不乱。而孝子仁孙披览之余,不胜尊祖敬宗,敦亲睦族之思,其系于世教岂浅鲜哉!沙洚陈子天泽汉余故人也,其殁而塟也。子桐乞余铭其墓事毕,复出天泽所修旧谱且以书丐余作序。余于天泽之铭,曾嘉其能宝藏世谱宜,二子之沾沾来请也。按谱有讳延昔者,其先世本西北甘州人也。延昔仕宋高宗渡江扈跸入临安,尝统兵五千往来韩薪王麾下,累官至都统制。当是时,将相大臣多出自西北,其戮力中原固欲克复疆土安赵宗社,亦欲复返故地上祖宗邱垄耳。延昔之不辞军职亦此意也。奈天不祚宋,和议成而上将死,薪王以元戎而逍遥河上偏脾将佐,又何能为延昔之卜隐沙洚,盖不得已也。乃土著以来,今十五六,传宋元之间,子孙各遵祖训以耕读自守,不求仕进。我太祖定鼎文教聿兴,游庠序登仕路者,往往有人声名文物浸以盛矣!天泽所修之谱祗一时事,若二子能续而修之,二子之子若孙能续而修之,绵绵奕奕,他时必有不可胜纪者,而陈氏后人披阅是谱,尊祖敬宗之思,睦族敦亲之念,油然勃然而不能自已者,皆天泽之所啓也。余之嘉与天泽于铭也,谁曰不宜?

正德已已春王正月景周氏莫旦撰

注释:

1. 北宋文学家苏轼与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并称欧苏。今传谱牒之兴,乃系欧苏所创。

2.陈延昔(生卒年不详),原籍今甘肃省人。青壮年时从军入汴京。南宋建炎三年(1129),宋高宗南渡,他扈驾到临安(今杭州),属枢密韩世忠麾下,后累官至都统制。鉴于政治腐败,复国无望,顿生退志,自辞兵权,率二百亲兵,沿浙江天目山麓北下直抵太湖之滨,卜居平江路松陵,终定居于横扇沙洚东基圩。立家耕耘,繁衍后代,数代后子孙蔓延至吴县的横泾、东轸、吴江的八坼、震泽。沙洚均为陈氏。延昔以自身的经历为本,对后代子孙的训导为:“毋得以文乱法,以武犯禁,甘为良农,不尚文饰,不营仕进,彬彬以礼相守之。”其训虽澹泊恬淡,但也不乏宿命所困。陈氏后世不为苟同,时至明、清就不乏读书闻名进入仕途者,如陈悦,明正德十一年(1516)丙子科进士,授浙江金华知县;陈格言,明万历十二年(1584)领乡荐,后由巡按御史荐擢湖南善化知县,任期满升任江宁知府;陈苌,康熙二十九年(1690)庚午举人,三十六年,李蟠榜二甲五名进士,授浙江桐庐知县,著有《雪川集》。

陈延昔墓在今厍港村12组的潘琪圩,占地约2亩,四周用青石堆砌成一米余高的石墙,形似农人用来盛放稻谷的农具——栲栳,故称栲栳坟。墓地有石祭台、石亭、石碑等青石建筑群。“文革”时期,墓地石建筑被毁,现仅剩一土堆。现存的几处陈氏遗址,见证了当年沙洚陈氏辉煌的历史。

3.莫旦(1429-?)字景周,号鲈乡,明代人,国子监学正,《吴江志》编纂者。家居江苏吴江谢里村,博学善诗文,成化乙酉年(1465)举人,卒业太学,作《一统赋》、《贤关赋》成名,后为浙江新昌训导。成化九年(1473年)迁南京国子监学正。不久,要求归乡,年80余卒,墓在潦浜里二角圩。平生著作甚多,著有《鲈乡集》、《贞孝录》、《松陵志》。他考据掌故,搜集旧闻,积30年纂成《吴江志》,于弘治元年(1488)刊行。另外还编写《吴江续志》、《新昌志》、《嘉鱼志》、《石湖志》及《学业须知》等。

2.《黄诚夫原序》

尝闻程子有云:管摄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其本,须是明谱系。苏老泉有云:观吾谱,孝弟之心油然而生。呜呼!谱之有关于世教重矣!盖谱者宗法之变,后之君子不得已为之者也。先王所以摄人心、厚风俗者,实惟宗法焉。是恃宗法行,则人皆知尊祖重本,以不忘其身之所自。于是乎,各亲其亲,各长其长,而朝廷之势尊。朝廷之势尊,而天下之治可畿矣。若生既无宗,死又无谱,长幼不明,尊卑失序,必且陷于禽兽;况望其敦亲睦族,以传一家之世泽哉!是宗法与治道固相为表里,而谱又所以继宗法之不足而为之者也。秋谷陈公倦倦谱学而嘱序于著,著与公世戚不敢辞。陈氏之先本甘州人,有讳延昔者仕宋授都统制扈跸临安卜居松陵沙洚。迄今奕叶相沿十有七世,远策贻谋,相此厥土,实肇于延昔。故谱即以延昔为始祖。观其族,有为师儒者;有为民牧者;有穷经学古守先泽者;有犁雨耕云务农业者……而且支分派别,脉络详明,俾后人一览即晓。凡孝子慈孙感发其仁义之心,兴起其立本之道。莫不由于斯夫。源之深者,濬之则益长;基之厚者,培之则益固。后之子孙尚宝是谱,缵乃旧服以迪德义而思所以弗坠,则其世泽必艳迤而愈盛矣。诗曰:无念尔祖,聿脩厥德。陈氏子孙尚其念之哉!又曰:子子孙孙,勿替引之。陈氏子孙尚其引之哉!

赐进士出身云南道监察御史恒齐黄著撰

注释:

1.监察御史,古代官名,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隋文帝开皇二年(582)始设,改检校御史为监察御史。唐御史台分为三院,监察御史属察院,品秩不高而权限广。宋元明清因之。明清废御史台设都察院,通常弹劾与建言,设都御史、副都御史、监察御史。监察御史分道负责,因而分别冠以某某道地名。

2.黄著,字诚夫,江苏吴江人。明成化五年(1469)进士,3甲第74名,云南道监察御史。

3.《文衡山原序》

予昔南游苕霅,舟过松陵涉雪浪湖口,见乔木阴翳,烟云杳绕,面水给卢者约一二百家,船上人指谓余曰:此沙洚陈氏也。心窃慕之。后在黄溪史西村家识沙洚陈子暮川昆季工文章、敦孝友,与之交父而益敬。后同西村诣其家,其子弟皆循循雅饬,有儒者风。其所往来者皆文墨士。询之又皆叔伯昆季行。古人云:人杰地灵。曩时所心慕旬不虚矣!后慕川馆于郡与子家为比邻。予性僻不乐时趋,喜与隠君子游,敲碁把酒,歌吟笑呼,酣嬉而不厌。因与西村及陈氏昆季为忘年友。后慕川出一帙示予曰:此先君子所遗家谱也,莫鲈郷序之矣,愿先生益广其说。予思古者谱牒之作,反本复始不忘其所自生,上治祖祢,下治子孙,旁治昆弟,重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睦族。所以古今来世家大族数百年相传不替者,必以此为先务。沙洚甘陈氏其先有讳延昔者,以军职仕宋南渡后卜居松陵之沙洚,至于今子姓蕃衍居者栉比,徒者星处。往年于慕川家所见诸君子特谱牒中之一二耳。谱称甘陈不忘本也,宗立大小分枝干也。诚得水源木本之道矣。慕川昆季以反本复始之意倦倦以序为请,予亦乐道其族之皆恂恂儒雅,有隠君子之风,故琐琐而不敢辞。夫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重辞也。欧阳子曰:拘牵常俗,卑弱不振,殊可恨也。予惴惴惧惧不克胜任,然以慕川昆季相爱之故,他时邀西村再造慕川之卢,帆桃花迎雪浪与诸君子把袖言欢,诸君子必不以余言间謭陋而弃予也。是为序。

嘉靖辛卯冬十月榖旦长洲文徵明撰

注释:

1.文徵明(1470-1559),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为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鉴藏家。文徵明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四绝”,其与沈周共创“吴派”。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在文学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嘉靖三十八年(1559)二月二十,文徵明去世,享年九十。其弟子私谥贞献。

2.苕霅,指苕溪、霅溪二水的并称。在今浙江省湖州市境内。明·陈子龙《吴兴道中》诗:“鸣榔涉杪秋,苕霅何淹薄。”

3.昆季,意思是兄弟。长为昆,幼为季。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行路相逢,便定昆季,望年观貌,不择是非。”

4.酣嬉,沉湎于嬉游。李大钊 《警告全国父老书》:“徒以 清 之君臣,酣嬉自废,畛域横分, 民国 承之,操戈同室,时机坐误,夫復何言!”

4.《董思白原序》

甲申冬十一月,余科试澄江松陵有陈先生用正者同寓,赌酒谈文,意气相洽。先生出素箑一柄丐余书,予作断句四章楷书赠别。乙酉应试白下,寓复相望,往还稠密,相得益欢。先生因自陈先世盛衰兴废,未尝不感慨欷墟泣数行下也。是年,先生举于乡。丁亥春,余探梅橘社,因起居先生留榻浃旬,见先生之族皆环溪聚处,里中一二百家无异姓。往来搢接者,皆衣冠甚伟,与之言多博洽能文之士,其务农者皆勤耕力作不与户外事。尝与先生步游溪上,伊唔织作,喧声朗朗逹户外。余于是时始识先生之族。先生因为余言曰:吾始祖从甘入汴,自汴来吴南渡,迄今五百年矣。宋元之间人各以礼让,相高不求显达。大明定鼎始有通仕籍者,游胶庠者,因出谱牒见示予,于是时始识先生上世事。先生又曰:先型易谢,予方修纂残编,荒江寒族,借光谁氏,卷首片言,莫如子宜。余以邑多先达,又谱序皆大手笔,梭巡未敢应命。戊子冬,余计偕北上,以书邀先生同往。会先生丁内艰不果,而答书复肫肫以序为请。予感先生之意重,先生之族略序数行以复于先生,盖亦自道其所见所闻。若此,他日登之梨枣,尚俟先生弃取焉。

万历戊子云间董其昌譔

注释:

1.董其昌 ,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市)人。明朝后期大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考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一度担任皇长子朱常洛的讲官。历任湖广提学副使、福建提学副使、河南参政,因病辞职。泰昌元年(1620),明光宗朱常洛继位,授太常少卿、国子司业,参修《明神宗实录》。天启五年(1625),出任南京礼部尚书,因事辞官。崇祯五年(1632),出任太子詹事。崇祯七年(1634),回归乡里。崇祯九年,去世,谥号“文敏”。

2.素箑,扇子。

3.寒族,寒微的家族。谦称自己的家族。唐·刘知几《史通·邑里》:“且自世重高门,人轻寒族,竞以姓望所出,邑里相矜。”清·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南史三·恩幸传》:“六朝 人重门第,故寒族而登要路者,率以恩幸目之。”

5.《江宁公修谱原序》

吾陈氏系出于虞,国封于陈。自封国而有后者,因以陈为姓。陈之支庶散处于齐鲁秦晋之间。故张掖、青海亦有陈氏。陈氏之在甘州也,盖莫详其世云。惟吾始祖都统制公,从甘来吴江,而吴江因有甘陈氏之族。吾始祖讳延昔,原籍甘州人,五季之乱,先世自甘入汴。建炎三年,高宗南渡,公扈鴐入临安。属韩枢密麾下,统兵五千,往来从征,累官之都统制。会班师诏下,知国家事不可为,力请于朝,乞解兵柄,避迹寻幽,溯天目之长,流揽太湖之形胜,得吴江之沙洚。沙洚故地饶饫,俗简民淳,非若今日败坏窳惰为邑之最下穷乡也。于是相形称土,营室宅居。厥面当阳,厥水入堂。髙山洪浸,流沙沃壤。映带络绎,今几二十传,而先业用以不堕,公之见亦精且确矣。且戒子孙,毋得以文乱法,以武犯禁,甘为良农以没世,岂深有惩。于时事不觉其言之过激与以,故子孙绳绳不尚文饰,不营仕进。终宋元间鲜闻,人亦彬彬以礼让相守矣。至我圣朝崇文重道,人各以诗书为业,一二登科第者,以清白吏起家,而吾族又为天下衣冠之族也。夫世远则聚散不常;人多则形骸易隔。吾族已十有九世,其困于兵燹,失于埔亡者,杳不可寻。即其相聚所号为伯叔昆季弟者,又落落不相亲,不啻秦越矣。况在异世之后乎?举今日之支派,其世居沙洚者为大房,为小孟家,为前房,为浜北,为桥头。若自十世而迁者,为乐安公居六都儒林里。自七世而迁者,为万三公居吴县横泾。他如有居东轸,有居八斥,有居震泽,各以旁支分派,历世亢宗。至其漫延于邑者,累累繁滋,而世次无可追,名位不相齿,则所谓文献不足,我未如之何也已。嗟呼!千枝万叶总归一本,千流万派总归一源。我都统制公,以一旅入吴中,而子孙如川方至,莫御其来向非培植滋息,积有深厚能令若是哉。为子孙者,当惕然思也已。夫谱者,补也,谓续散亡之遗绪也;谱者,溥也,谓广一本之孝思也。不肖承先世之馀泽,睹今日之嗣兴,追存亡之故踪,感物情之变态,所以联疎为戚,合涣为同者,不能已于谱之修也。谱一修而没者永于后传,存者托于先业。富贵者无所咨肆,贫贱者有所树立。为善者以感触而奋为;不善者以惩创而息。固我祖宗意哉!若云小加大、少陵长、众暴寡、智绐愚,不以相恤而以相仇。古之所贵麟趾螽斯,益树之敌,非不肖所敢知也。谨述之于左,容再乞文于当代,宗工祈不朽,为吾族光。祖宗幸甚!子孙幸甚!

万历丁亥中秋之月十七世孙格言谨序

注释:

1.陈格言,明万历十二年(1584)领乡荐,后由巡按御史荐擢湖南善化知县,任期满升任江宁知府

2.秦越,春秋时秦在西北,越居东南,相距极远。诗文中常并举以喻疏远隔膜,互不相关。唐·韩愈《争臣论》:“阳子视政之得失,若越人视秦人之肥瘠,忽焉不加喜戚於其心。”明·刘元卿《贤奕编·怀古》:“今富贵子弟,鞭挞童僕,不知轻重,忍视骨肉疾苦,殆犹秦越,独何心哉!”

3.衣冠之族,指衣服和帽子;缙绅、名门世族。

6.《五云公脩谱原序》

宋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史不作则国统无所稽,治乱无所考。谱不修则宗统无由正,昭穆无由叙。宗统不正则一本之道不明,而九族之恩离;昭穆不明则万殊之分不析,而九族之等紊。离且紊何以家为。余始祖讳延昔甘人也。先世家传绵貌,典籍不存,遂无可考。自系籍吴江,历世十九,历年六百矣。其中九世、十世子孙若存若亡者,十有七八。即有考者,星居散处,遂成楚越。濬系公十八世宗长,虽贱且贫,一本之思时时注念。由是咨之宗老续修世系,即江宁公之旧,缺者补之,断者续之,略者详之,编次成书,别为二卷。俾我族观其系之联属,则知其万世同于一祖,而九族之恩脉脉自合。再观其支之分派,则知其一祖派为万世,而九族之叙,井井自明,不特止于此也。谱中生卒必书其日,而追远之思,族自不忘。墓穸必名气地,而封扫之礼,族自不废。事实必具小传,而作善之念,族自不扰。荣贵必录恩命,而教子之志,族自不隳。嫁娶必载外传,而缔好之情,族自不忽。上而尊祖敬宗之心,下而保族宜家之法俱备。于是信乎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不可不修也。噫!后之人,诚能心予之心,嗣而修之。庶乎此,谱堪万世不朽矣!

万历丙辰秋八月朔日十八世宗长中濬百拜书

注释:

1.九族,《幼学琼林》卷二《祖孙父子》:“何谓九族?高、曾、祖、考、己身、子、孙、曾、玄。”《诗·王风·葛荔序》:“周室道衰,弃其九族焉。”

2.星居,意思是分散布列;分散居住。《文选·何晏<景福殿赋>》:“屯方列署,三十有二,星居宿陈,绮错鳞比。”李善注:“星,散也。”唐·刘长卿《送州人孙沅自本州却归句章新营所居》诗:“火种山田薄,星居海岛寒。”

7.陈倜撰《甘陈氏说》

吾族称甘陈氏由来久矣。祠内宋元木主皆曰:甘陈公女姑外嫁,见于张氏神主,见于钮氏墓表,皆曰甘陈氏。而各房谱牒皆曰:甘陈氏家谱。姓首加甘,固已历年七百,历世二十矣。第按甘非宋土也,在汉为张掖地,在唐为卢龙道,犹属内郡。唐末五季,没于回鹘。天圣六年入于夏。宣和六年臣于金,则已非中国有矣。吾始祖忠于宋,而尝惓惓于甘,诚以宗邦迭经丧乱,中州庙貌不复,拜扬西土版图,何从恢扩?徒壮而奔走,戎行晚而栖遟异域,静念桑梓,独无邱墓之悲乎!吾祖之寤寐于甘,吾祖之孝也。子孙何敢自外?然则在甘之履历,何如江宁公曰:延昔公而上,吾不得而知。五云公曰:先世家传绵貌,无从考稽。夫先朝族望,业已传疑。晚近井蛙,何从徵信?昔明季修谱,诸公不察甘非宋土,而悞听不根之说,固已失之支离。倜何敢再蹈前辙乎!盖穷源探本,固属孝思,而造影揑名,反为诬祖。故书甘从祖志也,核实昭信史也。倜之所以求谅于后贤,而仰祈烈祖之降鉴者,其在斯与。

注释:

1.《吕氏春秋·有史》中有“何谓九塞?大汾、冥阸 、荆阮、方城、殽、井陘、令疵、句注、居庸”的记载,其中的令疵就是扼守草原与中原地区的重要关隘,即卢龙塞。通过这个关隘的古道就叫卢龙道。卢龙塞较早见于古文献中是《三国志·魏书·武帝记》,记载东汉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北征乌丸:“引军出卢龙塞,塞外道绝不通,乃堑山堙谷五百余里”。

2.中州,古豫州(今河南省一带)位居九州正中,故称为“中州”。亦指中原地区乃至全中国。

3.降鉴,意思是俯察。出自《诗·王风·黍离》“悠悠苍天”,毛传:“自上降鉴,则称上天;据远视之苍苍然,则称苍天。”

4.族望,意思是有声望的名门大族。出自《魏书·高允传》:“显祖平青齐,徙其族望於代”唐·李商隐《赠赵协律晳》诗:“已叨邹马声华末,更共刘卢族望通。”清·俞樾《茶香室三钞·永嘉王氏子孙之多》:“王氏为永嘉族望。”

三、甘陈氏总世系录及图序

1.《总系图序》

吾观人心而知总系图不可不修也。世衰道降,人怀其智而斗其捷,彼己一分,判若吴越。矧人至隔世而动以什伯计耶。吾族自都统制公以来,历年五百,历世十九。蓁蓁乎,绵绵乎,蕃且久矣。穷通修短之不齐,情欲趋向之不一,若之何能强而合之?按图索藉则知某也亲某也,疎所比肩而以兄弟称者也。某也亲某也,疎所尊事而以祖父称者也。某与某为同源而共派,遡吾身而上之可以服数者也。某与某为同源而异派,遡高曾而上之可以世纪者也。世不同而同本,于祖宗之一气;人不同而同归,于吾身之一脉。水木本源之思,必油然以发。不戒令而孚,不绳联而固。或有係于斯图也,甚矣。总图不可不修也。

2.甘陈氏总世系录

甘陈氏自宋迄清,历年七百,历世二十。恕不细述,详见附图1-2。

附:西汉关内侯陈汤家族世系

一世:祖陈仲举,为豫章太守,三人皆是汉之功臣,封受爵实禄不受,羞仕王莽,解印不出,各隐居处。

二世:陈考迁,汉光武封尚书。

三世:陈汤,字子公,初封关内侯,后拜中书丞相,郅支杀汉使者,汤能诛之,可谓纬绩,故矫制之涡,史记不以掩其功。

四世:陈冯,汉封为枢密使。

五世:陈晟甘,汉封为义成侯。

六世:陈会可,汉之功臣。

七世:陈满第,为汉臣。

八世:陈维,仕汉,封关内侯。

以下略录。

四、甘陈氏始祖陈延昔及其后裔传略(部分)

1.陈延昔,原藉甘州人,五季之乱,先世自甘入汴。建炎三年,宋高宗南渡公扈驾入临安,属韩枢密麾下,与兵五千往来从征,累官至都统制。会和议成韩荆王归隐,公亦解兵柄卜居平江路之沙洚。子男一廿五秀。沙洚,吾始祖卜居处也。沙洚之地为东基圩与大日相望,一水中流,两原并峙。始祖欲得善地以居,乃称土轻重,竟止东基而舍大日。大日故址人犹呼为称泥汇焉。夫吾始祖以一羁旅起家,今子孙绳绳,流散郡邑者何至千百?实以此弹丸之地为之发轫。我始祖固未尝习于堪舆之说,然不谋而合,不附而契验之。厥后有神鉴,岂天欲昌我宗故嘿其居若此与。

十七世孙格言

2.陈悦,字良弼,沙洚人。南宋将领陈延昔之后裔,明正德十一年(1516)丙子科进士,授浙江金华县知县。他政治素优,才能冠群,勤政爱民,断狱如神,因此政声闻名。正德十六年十月十二日,朝廷敕封其父陈黻为文林郎,母沈氏、妻马氏为孺人。一门显贵,乡里俱荣。为里人传颂不已。

3.陈格言,字用正,沙洚人。南宋将领陈延昔之十七世孙,生卒年月不详。少为徐师曾、庞远所器重,为学有成,读书传名。明万历十二年(1584)领乡荐,后由巡按御史荐擢善化知县,以廉政爱民著称。任满转迁江宁知府,未终任而卒。格言秉性慷慨,所得俸禄大部周济族人,终身无财可蓄。其人修身治家事政不乏佳绩。感动朝廷。万历三十八年(1610)九月十七日对其父陈国卿敕封为文林郎,母赵氏、妻李氏为孺人,遂了荣宗耀祖的愿望。

4.陈苌,字玉长,沙洚人。康熙二十九年(1690)庚午举人;三十六年(1697)李蟠榜二甲五名进士,授浙江桐庐知县。桐庐地瘠民贫,而包括盐税在内的征收特别重,他上任后,尽量减少桥夫、民夫和衙役。断案明察秋毫。对确有才能的诸生格外看顾,而对不学无术的则经常训诫。在任六年,政绩远近闻名。他自少工八股文。诗从吴祖修,与县内周振业、龙藻、陈沂震、许运昌被称为“五大”。在桐庐时,他常利用闲暇,登临山水,陶冶情操,诗意清真,浓淡相宜,有人说他是得了江山的真谛。卒年50岁。著有《雪川集》。康熙四十二年(1703)三月十八日朝廷敕封其父陈汝勉为文林朗,母华氏、妻李氏为孺人,荣冠乡里。

5.陈黼,明正德年间,浙江金华府金华县知县陈悦之父。德造渊深,身终隐约,笃生俊杰,为国栋梁。

6.陈国卿,湖广长沙府善化县知县陈格言之父,清逈露生,恬愉风尚,受命而殖,处约而好施。

7.陈汝勉,折江严州府桐庐县知县陈苌之父,褆躬淳厚,垂训端严,业可开先,式榖乃宣猷之本,泽堪启后贻谋,裕作牧之方。

8.陈慕川昆仲二人,失考。

——录自《甘陈氏家谱·恩荣》及吴江档案局朱国亮主编《 横扇镇志》第十七卷/第一章(人物传)

(按):据《 横扇镇志》载:厍港村的历史文化名人,著名的有南宋陈延昔,明清陈慕川、陈苌、陈悦、陈格言;现代乡贤名达陈正国、陈忘明等。

五、甘陈氏家族恩荣录

明正德十六年(1521)至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凡一百八十余年,明清两朝先后颁布六道敕命,封赏陈延昔之后裔陈黻及其之子、浙江金华府金华县知县陈悦为“文林郞”,其妻马氏特封孺人;封赏原任湖广长沙府善化县知县陈格言之父陈国卿为“文林郞”,其母庞氏,其妻李氏特封孺人;封赏浙江严州府桐卢县知县陈苌之父陈汝勉为“文林郞”,陈苌之母华氏特封孺人,其妻李氏特封孺人等。

甘陈氏自始祖“延昔者仕宋授都统制”之后,传宋元之间,“子孙各遵祖训以耕读自守,不求仕进。”然至明清以降,“我圣朝崇文重道,人各以诗书为业,一二登科第者,以清白吏起家,而吾族又为天下衣冠之族也。”由此可见,甘陈氏由兴而衰,由衰而复兴的家族史。

注释:

1.敕命,敕,亦作勅,作为封爵告诫文书始于西汉。明、清对文武官员及其先代妻室赠予爵位名号时,皇帝命令有诰命与敕命之分,五品以上授诰命,称诰封;六品以下授敕命,称敕封。诰命与敕命形如画卷,轴端一品用玉,二品用犀,三品与四品用裹金,五品以下用角。若《明·会典》载:“洪武十七年,奏定有封爵者,给诰如一品之制。二十六年,定一品至六品,皆授以诰命……六品以下称敕命。”古代一品至五品的官员称诰,六品至九品称敕,夫人从夫品级。《清·光绪会典》规定:“一品者鹤锦玉轴,二品者麒麟锦犀轴,三四品者洋莲锦贴金轴,五品如意锦黑牛角轴,六品者以下葵花锦示以黑牛角为轴。”

2.文林郎,于隋文帝开皇六年(586)设置,当时是从九品上。隋炀帝大业三年(607)时废。唐武德七年(624)又置为从九品上的文散官。宋初为四十二阶这第三十五阶,直到宋元丰改制时又废除。金、元时皆用为文散官名称,金为正八品上,元为正七品。明、清时都用来授正七品文官。

A.恩荣一

天承运

皇帝诏曰:国有典章,慎爵赏以劝有位。亲惟骨肉广宠锡,以休人情伦理是敦,彝章具在。尔陈黼乃浙江金华府金华县知县陈悦之父,德造渊深,身终隐约,笃生俊杰,为国栋梁。推厥渊源,宜加恤典。兹特赠尔为文林郎,金华知县。赫奕宠名,表章潜德。敕曰:母道本于鞠育有教,斯成君宠重,夫褒其亲。兹特封尔为孺人。显服鸿休,益延来裔。

敕 命

正德十六年十月十二日 之宝

注释:

1.宠锡,释义为帝皇的恩赐。唐·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朔南方偃革,河右暂扬旌。宠锡从仙禁,光华出汉京。

2.彝章,解释为常典,旧典。唐·司空图 《上考功状》:“共仰推公之志,敢忘效报之心,克振彝章,必光佥议。”宋·陆游 《谢赐历日表》:“诏班新历,虽举彝章;地近清都,独先下拜。”

3.潜德,解释是谓不为人知的美德。明·宋濂《陈府君墓志铭》:“其绩用昭著者,易于言;而潜德秘行者,难于形容也。”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三:“固由圣主名臣表扬潜德,而忠端灵爽至于三百年后,犹足以感天地而动风雨。”

4.鞠育,释义为抚养、养育;犹生育。《诗·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毛传:“鞠,养也。”郑玄笺:“育,覆育也。”

5.鸿休,有鸿业、大统、鸿福等意思。称美上级或长者的荫庇与关怀;大善;美德。出自《北齐书·文宣帝纪》。

B.恩荣二

天承运

皇帝诏曰:百里春风,阳和偏吹,草野一轮,明月光高照琴堂。尔浙江金华府金华县知县陈悦,才能夙擅,政治素优,柳拂铜章,蔀屋兴歌。慈父华迎,墨绶茅檐,喜获双凫,黄童带德,皓首感恩。兹用授尔为文林郎锡之,敕命。于戏!国有宠命,固宜才猷,必录人知报本,亦当职事惟勤。敕曰:诗称尹吉,传美姬姜,世既显闻,必生令德。况夫君当筮仕之日,正闺闱为内助之时,同心之奖,国典必崇。尔马氏乃金华府金华县知县陈悦之妻,生自高门,素承懿范,珮环规切,能襄膏火之勤;綦缟志恬,用佐素丝之节。是用,封尔为孺人。益修仪于兰阁,永助德于纶闱。

敕 命

正德十六年十月十二日 之宝

注释:

1.铜章,典故名,典出《汉书》卷十九上《百官公卿表上》。铜章指古代铜制的官印。汉·应劭 《汉官仪》:“千石至三百石铜印。六百石铜章墨绶。”

2.蔀屋,草席盖顶之屋。泛指贫家幽暗简陋之屋。宋·王安石《寄道光大师》诗:“秋雨漫漫夜复朝,可嗟蔀屋望重霄。”清·黄景仁《古歌》:“曒曒日光,不入大厦而入蔀屋。”

3.墨绶,意思是结在印钮上的黑色丝带。作为县官及其职权的象征。《后汉书·蔡邕传》:“墨绶长吏﹐职典理人。”后因以“墨绶”作为县官及其职权的象征。唐·岑参《送宇文舍人出宰元城》诗:“县花迎墨绶,关柳拂铜章。”

4.双凫,两只水鸟;两只野鸭。宋·黄庭坚《次韵清水岩》:“双凫能来游,俗子迹可扫。”

5.黄童,幼童。晋·葛洪《抱朴子·杂应》:“金楼玉堂,白银为阶,五色云为衣,重叠之冠,锋鋋之剑,从黄童百二十人。”

6.筮仕,古人将做官时必先占卜问吉凶。苏仲翔注:“筮仕,卜作官的命运。”故后称刚做官为“筮仕”。指初出做官。宋·王禹偁《感流亡》诗:“因思筮仕来,倐忽过十年。”

7.綦缟,《诗·郑风·出其东门》:“縞衣綦巾,聊乐我员。”后因以“綦縞”指平民妇女之服装,亦借指穿“綦縞”之平民妇女。

8.素丝,本色的丝;白丝。“素丝羔羊”之省。用作对清廉者的誉辞。

9.佩环,指玉制的环形佩饰物。后多指妇女所佩的饰物。

10.纶闱,意思是纶阁,中书省的代称。撰拟制诰之所。

C.恩荣三

天承运

皇帝敕曰:士能以孤露自立,不屑屑家人产而教训其子日尚于周行,则可谓贤父已宜与,貤荣尔陈国卿乃原任湖广长沙府善化县知县陈格言之父,清逈露生,恬愉风尚。受命而殖,处约而好施。勤种绩于诗书,公车蔚起;勉教思于清白,环堵萧然。宜其子之象贤也。兹赠尔为文林郎,湖广长沙府善化县知县。惟纶綍尚,予恩孰篦,金如尔贵。敕曰:父母之于子也,爱之同其慈,教之同其望。未老而同视,其成名亦云幸矣!三釜几何,曾不慗遗,良可闵焉。尔厐氏乃原任湖广长沙府善化县知县陈格言之母,名门清约,相室劬劳,菽水承欢。事两姑而能妇,桑麻主绩;教一子以亢宗,宁是溘然,徽音可复。兹用赠尔为孺人,庶回幽谷之春,同祗明伦之贲。

敕命

万历三十八年九月十七日 之宝

注释:

1.公车,是最早出现的只为去京应试的举人服务的皇家公车。后也代指举人进京应试。原指入京请愿或上书言事,也特指入京会试的人上书言事。汉代以公家车马递送应征的人,后因以”公车”为举人应试的代称。

2.象贤,释义为能效法先人的贤德。《仪礼·士冠礼》:“继世以立诸侯,象贤也。”郑玄注:“象,法也,为子孙能法先祖之贤,故使之继世也。”唐·刘禹锡《蜀先主庙》诗:“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3.慭遗,亦作“慗遗”。愿意留下。《诗·小雅·十月之交》:“不愸遗一老,俾守我王。”

4.清约,意思是清廉俭约;清静自守。宋·曾巩 《故翰林侍读学士钱公墓志铭》:“公为人谨畏清约,与人交淡然,久而后知其笃也。”

5.孺人,古时称大夫的妻子,唐代属亲王媵妾中的最高等级(正五品), 明清时为七品官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也用对妇人的尊称。

D.恩荣四

天承运

皇帝敕曰:湖广重镇,剖符而邑者几,三十二嶽麓,其孔道也。属所交制事而欲以辑民和,非兼才不能。尔原任湖广长沙府善化县知县陈格言,学茂识明,守清才裕。既作人于彭楚,乃擢令与星沙,而能勤慎,以清勾稽,端洁以平。繇赋片言,折狱则王罕之;神明一纸,便民则刘弘之。兴革累疏,称文无害。三年绩用有成,兹授尔阶文林郎锡之。敕命:朕以尔才堪远大,且擢尔赤县,依其丰镐,化瑟优游。虽然五方之民杂处,吾惧夫髋髀而扞于禁也。率尔所效于楚黔者,自中理解。尔勉之,毋渝,毋怠。

初任直隶徐州儒学学正 二任 今职

敕曰:美成在久,惟夫妇为相习也。虽不踰阈,令闻章徹,况八年从宦而在所以清白著者乎。尔原任湖广长沙府善化县知县陈格言妻李氏,清约家风,徽柔女德,孝同爱日,业赞凌云。既寒依皋座之毡,亦明引琴堂之月。官成敷奏,尔贤亦彰。兹用封尔为孺人阶。凫舄以疏,华懋鸡鸣而警德。

敕命

万历三十八年九月十七日 之宝

注释:

1.剖符:或叫“剖竹”。封建时代的帝王在建国之后,就会封赏有功的诸侯将士,将符节剖分为二,君臣各执一半,作为信守的约证,叫做“剖符”。用铜或竹、木制成,上刻有字。

2.繇赋,指徭役和赋税;又特指明代某一赋税名称。

3.折狱,折进大狱。参见《易经》: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丰,君子以,折狱致刑。《吕刑》:人极于病,非佞折狱,惟良折狱,罔非在中。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引证解释,指判决诉讼案件。

4.髋髀,胯骨与股骨。比喻互相勾结﹑势力强大的诸侯王。颜师古注:“髀,股骨也。髖,髀上也。言其骨大,故须斤斧也。髖音宽。髀音陛。又音必尔反。”亦指臀部与大腿。

5.逾阈,意思是跨过门限,出家室。.引申为超越界限。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七年》。田北湖《论文章源流》:“盖自有知,即以相殉,莫能逾阈,遑云削迹哉。”

6.章彻,显着;广泛流传。汉·徐干《中论·审大臣》:“故君子不遇其时,则不如流俗之士声名章彻也。”

7.琴堂,指琴室;古代掌管乐器的官职;咏官吏善于管理。语出《吕氏春秋·察贤》:“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

8.凫舄,指仙履,喻指仙术。亦常用为县令的典实。唐·骆宾王《饯郑安阳入蜀》诗:“惟有双凫舄,飞去复飞来。”

E.恩荣五

天承运

皇帝敕曰:求治在亲民之吏,端重循良教忠励。资敬之忱,聿隆褒奖。尔陈汝勉乃折江严州府桐庐县知县陈苌之父,褆躬淳厚,垂训端严,业可开先。式榖乃宣猷之本;泽堪启后,贻谋裕作牧之方。兹以覃恩,封尔为文林郎,浙江严州府桐庐县知县锡之敕命。于戏!克承清白之风,嘉兹报政用慰显扬之志,畀以殊荣。制曰:朝廷重民社之司,功推循吏;臣子凛冰渊之操,教本慈帏。尔浙江严州府桐庐县知县陈苌之母华氏,淑慎其仪,柔嘉维则。宣训词于朝夕,不忘育子之勤;集庆泽于门闾,式被自天之宠。兹以覃恩,赠尔为孺人。于戏!仰酬顾复之恩,勉思抚字;载焕丝纶之色,永贲幽潜。

注释:

1.式谷,意思是赐以福禄;也谓以善道教子,使之为善。《诗·小雅·小明》 汉·郑玄笺:”式,用;谷,善也……其用善人则必用女。”朱熹集传:“谷,禄也。……当靖共尔位,惟正直之人是助,则神之听之,而以谷禄与女矣。”

2.覃恩,意思是广施恩泽,出自《鲜于子骏行状》。明·钱谦益《尚宝司少卿袁可立授奉直大夫》:“晋尔卿佐,为我典型遂用。覃恩,授具阶。”

3.循吏,是奉公守法的官吏,说白了就是好官。司马迁先作《循吏列传》,后世因之,代有循吏传。

4.慈闱,释义为旧时母亲的代称;封建时代以皇后母仪天下,故亦以称皇后。清·李渔《怜香伴·香咏》:“念茕茕久矣失瞻依,也自小将严父当慈帏。”

F.恩荣六

天承运

皇帝敕曰:分符百里,必遴出宰之材;报最三年,爰重懋官之典。尔浙江严州府桐庐县知县陈苌,雅擅才能,克宣慈惠,抚绥有要,常深疾痛。在已之心怀保无穷,不忘顾复斯民之责。兹以覃恩,授尔为文林郎锡之敕命。于戏!前劳已茂,用褒制锦之能;来轸方遒,益励饮水之操。

初 任

今 职

制曰:良臣宣力于外効。厥勤劳贤,媛襄职于中膺。兹宠锡尔浙江严州府桐庐县知县陈苌妻李氏,终温且惠,既静而专,綦缟从夫,克赞素丝之节,蘋蘩主馈。爰流彤管之辉。兹以覃恩封尔为孺人。于戏!敬尔有官著肃雍而并美,职恩思其内,迪黾勉以同心。

敕 命

康熙四十二年三月十八日 之宝

注释:

1.宣力,汉语词汇,解释是效力;尽力。

2.彤管,意思是指古代女史用以记事的杆身漆朱的笔,红色的小花朵。出自《诗·邶风·静女》。又指汉代尚书丞、尚书郎每月所赐的一双赤管大笔。后用为在朝任官之典。

3.黾勉,汉语词汇。释义:勉励,尽力。勉强。

——全文录自拙著《陇右陈氏文史考》“谱牒序跋”卷

癸卯正月初八日晚改于凉州天宁苑顺乐斋

陈有顺,字仲达,1956年生于兰州市,祖籍武威。中国民俗学会会员,中国地名与姓氏文化专家委员会学术顾问、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会员、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家谱委员会研究员,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名誉研究员,陇右姓氏文化与谱牒研究学者。著有《今日武威》、《陇右陈氏文史考》、《明代沔国公陈友年谱简编》、《敦煌遗书与凉州著姓》等。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资讯

割股救母

2023-2-9 14:25:47

资讯

【新春走基层】天龙镇天龙村:传承孝道文化 让孝道之花永绽放

2023-2-10 8:48:42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