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颍川陈氏的陈群首倡九品中正制,结果颍川陈氏反而没落了

前言:自陈群提出以九品中正制取缔察举制选官后,此制从曹魏一直沿用到隋朝建立之前。所谓九品中正制,即由中正官来为各类人才评定品级,朝廷会根据人才品级的高低来授予不同等级的官职,品级越高的人才出路也越宽广。然而中正官多由士族把持,导致九品中正制成为士族壮大的助推器。

两晋时期有“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之说,这是对当时士族形成垄断式门阀的真实写照。按理来说,陈群对全体士族均有不可磨灭之功,颍川陈氏理应成为一等一的士族。可不知道为什么,颍川陈氏在两晋时期的地位不升反降。

九品中正制

一、颍川陈氏从兴起到鼎盛

1、以名士开基

所谓世家大族,即门第显赫、累世为官的家族。世家大族的来源主要有三:其一,家族经济实力雄厚,在地方上拥有大量的资产,可以凭借其资产在乱世之中集聚乡众;其二,家族之中人才辈出,常有子弟担任两千石高官,在朝廷和地方上拥有极强的官场资源;其三,家族之中有经学大家横空出世,被天下士子所仰慕,在读书人中拥有强大的号召力。

颍川这个地方离东汉都城洛阳很近,在两汉时期的学术氛围很浓,孕育出了不少以名士开基的世家大族,颍川陈氏便是其中之一。颍川陈氏发家于东汉名士陈寔,在陈寔之前,颍川陈氏只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寒微家族。陈寔年轻时在县里做小吏,因酷爱学习而被当时的县令推荐到太学进修。

颍川是块宝地

众所周知,东汉主要以察举制和征辟制选官,这两种制度对于被选拔者的声望要求很高,而东汉的太学生因为朝廷重视、人数众多、风气良好,对舆论有很强的影响力。这就促使东汉太学生的地位远高于其他朝代的太学生。陈寔的太学生经历不光为他积累了广泛的人脉,还让他镀上了一层“太学生”的光芒,这为他以后成为名士打下了基础。陈寔从太学出来后,先是历任各级低阶官职,后因政绩及官声不错,被司空黄琼召为掾属。

他在司空掾属任上积极参与清流们组织的“清议”,对宦官势力施以舆论压力,结果在第一次党锢之祸中被囚禁一年。他从牢中出来后又被大将军窦武召为掾属,期间他继续和宦官势力斗智斗勇,结果在第二次党锢之祸中又被株连。这一来二去,让他在士人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包括何进在内的许多高官举荐他为官,可他一概拒绝,只是一心做学问。很多事情就是这样的,他越不出山,别人就对他越敬仰,直至将他捧成了“远近宗师之”

2、以站队走向鼎盛

中平四年,陈寔去世,享年84岁,当时参与葬礼的人数多达3万余人,数千人为他披麻戴孝,其中有“三公”之一的司空荀爽和“九卿”之一的太仆韩融等朝廷重臣,就连大将军何进都亲自为他致悼词。明眼人从这场面中都能看出颍川陈氏要飞黄腾达了。陈寔一生有6子,长子陈纪和四子陈谌素有才名,父子三人当时被人尊为“三君”。陈寔去世,陈纪陷入了极大的悲痛之中,三年的丧期守下来后,整个人形销骨立,丢了大半条命。

朝臣们纷纷赞叹他的孝行,建议诏令画师将其事迹绘制出来,然后颁发给各级衙门,用以勉励风俗。董卓入了长安后,有感自己手下需要陈纪这样的名士,就强行征辟他为比两千石的五官中郎将,后又想提拔他为“三公”之一的司徒,陈纪不为名位所动,找了个机会溜回了颍川。陈纪当时如果接受了董卓的高官厚禄,世人必然认为他站队董卓,对颍川陈氏的观感将直线下降。

东汉时期的三公

卓去世后,西凉军大乱,汉献帝辗转来到了曹操阵营,曹操以“迎天子”之功被汉献帝加封为大将军,同时为了不刺激势力最大的袁绍,将袁绍封为太尉,可袁绍并不甘心屈尊于曹操之下,建议朝廷封陈纪为太尉,陈纪聪明地给拒绝了,没有掺和曹袁两家的游戏。陈纪有子陈群,陈群在给曹氏家族效力期间,表现相当耀眼,官职一路高升到了“三公”之一的司空,爵位也搞了个侯爵

陈群最牛的不是才能,而是站队。当初孙权给曹操称臣,劝曹操坐上皇位,曹操对众人讲孙权是想把他放火上烤,陈群当没听到曹操的话,立马表示支持曹操上位,这波操作可是让曹操把他当自己人了。曹植与曹丕竞争世子之位时,曹植极力帮助曹丕,被称为曹丕的“四友”之一,等曹丕后来要代汉建魏时,他又给予了强力支持。三次关键性站队,他都站对了,由此让颍川陈氏在他手上达到了鼎盛。

 

文帝四友

 

二、颍川陈氏从鼎盛到衰落

1、经济基础偏于薄弱

俗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世家大族要想长盛不衰,必须得有两晋时期的那种庄园式经济。任何家族如果拥有大量的土地,便可以让众多的家庭归附,从而可以自行养士,将家族发展受王朝更迭的影响降到最低。东汉后期,社会混乱,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庄园经济发展得如火如荼,为众多世家大族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汉灵帝时期,大司农曹嵩(曹操之父)以1亿钱换取太尉之职,他的前任崔烈曾花500万钱换取司徒之职,后升为太尉,崔烈在司徒任上的前任袁隗(袁绍的叔叔)同样是花了巨款才换得三公之位。如果曹家、袁家的经济不行,拿不出钱来谋取三公之职,其家族势力必然不会有后面那般强盛。

有水分的“四世三公”

就拿东晋时期的部分门阀士族来说,哪家不是大地主?“王与马,共天下”的琅玡王氏从西汉中期就开始累世高官。被称为“吴中四姓”的顾氏、朱氏、张氏和陆氏皆是发家于汉朝,壮大于东吴,鼎盛于东晋的门阀。因为发家早,这些家族在足够的时间内积攒了巨量的经济资源。

颍川陈氏起家较晚,且陈寔和陈纪都是出了名的“君子”,并未给后世子孙留下很多土地财产。陈群和其子陈泰虽说有些积累,可两代人的时间比较短,且完美避开了东汉土地大兼并的时期,即使他们想折腾点东西出来,也没有以前的那种好环境。

部分世家大族郡望分布图

2、人才凋零

俗话说,人才是决定未来的第一要素。纵使家族有底蕴,如果连续多代未出什么大才,要不了多久就得把老本吃空。陈寔有六个儿子,成才的有陈纪和陈谌。先说陈纪一脉,陈纪子嗣稀薄,仅一子陈群见诸史册,陈群又只一子陈泰扬名立万,陈泰倒是有两子先后袭过颍阴侯的爵位,可长子陈恂英年早逝,无后,次子陈温在晋魏交替之际被改封为子爵,无大作为。

再说陈谌一脉,陈谌虽早逝,可留下一子陈忠,陈忠倒是没见有什么作为,不过他生的几个儿子都还不错,长子陈佐和三子陈坦在曹魏时期分别出任过青州刺史廷尉这样的高官。陈佐的几个儿子看起来也不错,长子陈准、次子陈戴和三子陈征在西晋时期也都出任过比较高的官职,尤其是陈准,一度当上了太尉

陈泰由文入武,镇守关中

两晋时期,陈群一脉算是凋零了,陈谌一脉虽有一定的连续性,可终究是单薄了点。据相关史料所载,颍川陈氏自陈寔始,共有22人有记载,其中明确记载了姓名的只有18人。这18人中的绝大多数都没有什么事迹材料,可见颍川陈氏在人才的“量”上面确实比很多世家大族要显得差了一些。西晋时期,颍川陈氏子弟在朝堂上看似还有些话语权,可内里的情况却不尽如人意。

比如说陈准的太尉一职是赵王司马伦篡位后所封,而司马伦在正统性上是站不住脚的,甚至被很多人唾弃。另外,他原本是反司马伦的,可踢出了一脚乌龙球,当时淮南王司马允率兵进攻司马伦,他把司马伦的一个间谍当自己人用,结果导致司马允被害,司马伦篡位。“量”不行,“质”也不行,颍川陈氏岂能不衰落?

西晋八王之乱

结语

综上所述,颍川陈氏因陈寔的一时盛名而崛起,因陈群在汉魏交替之际站队正确而鼎盛。相当于说,颍川陈氏仅用了三代人的时间就达到了巅峰状态,速度确实很快,然而快速之下意味着经济等方面的基础都不是很扎实,一旦有个风吹草动,很难扛得住风险。

陈群之后,颍川陈氏紧接着要面临魏晋交替之际、西晋八王之乱、两晋交替之际这些关键性节点。一旦有人选择错误,则很难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偏偏颍川陈氏没有第二个陈群,无人能带领颍川陈氏持续辉煌,一步错,步步错。

参考文献:

《晋书》

《后汉书》

《资治通鉴》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资讯

宋太宗赐对联"三千余口文章第,五百年来孝义家"是指

2022-11-29 8:21:26

资讯

族谱也能出错?后世子孙竟然靠这种办法修正

2022-12-2 8:26:56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