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家训扬家风之114 | 大树乡桐树巷陈村:花开闹市

“我是深信不疑的/那时候,一定有条百年的巷子斜过官道/铁马蹄从民间穿过,桐花一树一树惊醒/一地一地陈铺/雨在四月的庭前飞,拾花女手捻桐花/把每一朵都标好了/今生风向的胎记。”这是都昌本土诗人周玲2013年写的一首题为《桐树巷》的诗中数句。写这首诗时,“桐树巷”是女诗人的意象诗绪,她并不知晓在她上班的县检察院每天必经的县城大转盘处,就是明代的桐树巷所在,而且此处附近还真有个村子叫“桐树巷”。

村牌

桐树巷是陈姓村庄,现有600余人,属都昌县大树乡瓦塘村委会。瓦塘村是典型的“城中村”,从县城大转盘接都中路小转盘,沿鄱湖大道两侧大多是瓦塘村的地界,城乡一体化让瓦塘村得发展之先,格外繁盛起来。究其名,“瓦塘”实是一口池塘之名,现今还存,在鄱湖大道中段西侧、竹峦陈村路口对面,只是塘域比早先缩小了很多,且没有了先前的清澈。瓦塘附近古时有座瓦窑,塘之水给了以水淬火的方便,于是名“瓦塘”。瓦塘村委会辖陈、曹、郑、邵等8个自然村,其中桐树巷、桐树铺、南畈、北畈、上竹峦村皆姓陈。都昌陈姓承袭“义门世家”,在宋代义门陈的分徙册上被分受“南桥庄”,都昌138个陈姓村庄,现有人口约5.6万。都昌“南桥庄”又分18庄,大树瓦塘五个陈姓村庄均属“茗洞庄”。在桐树巷的祖祠上,嵌有“茗洞衍盛”的门楣,即源于此。瓦塘五陈中,上竹峦陈村成村历史要早些,明正统年间陈宗能(1424-1467)由茗洞庄(今汪墩乡鲁安村委会甘罗咀)迁入。据都昌义门陈文化研究会会长陈修明先生(瓦塘桐树铺人)考证,其余四个村庄更为相近同宗,祖承脉络是:明中期的陈藩生四子:万实、万通、万秀、万广,其中老二陈万通、老四陈万广幼殁。万广夭亡就葬的山叫万广山,在如今的县中医院后墙外。老大陈万实(约生于1475年)、老三陈万秀于明弘治年间由新桥迁赤石岭,即现在的桐树巷陈村所在。两兄弟一北一南建了祖祠,某年的一场大火,将陈万秀的南头祖祠烧为灰烬,于是他动了就近外迁的想法。陈万秀的儿子陈玉荣(1503-?)于明嘉靖年间由桐树巷迁瓦塘畈南,形成今天的南畈陈村,另一个儿子陈玉隐(1510-?)同期由桐树巷迁瓦塘畈北,形成今天的北畈陈村。陈玉隐的四世孙陈子川(1606-?)于明末清初瓦塘畈北分居桐树铺,形成今天的桐树铺村。

瓦塘

“桐树巷”这个诗意的名字,当然指向着“桐树”,应该不是那种秋风纷飘落叶的泡梧桐,而是更具中国乡土气息、能用桐籽榨油的桐梓树。明清时桐树巷村到都昌县城约八里路远,其行走的路径通常是:从桐树巷村出发,经现在的大转盘南行至桐树铺,再行至现在的县中医院,再行至如今的运管所所处,那时叫乌鸡塘,然后行至石桥邵村(今属都昌镇星火村委会),再至夏家巷,复抵县城东门。说是“桐树巷”,其实只有半边巷道。在如今的大转盘处,有一片树峦,满是桐梓树,当然还有其它的树木,比如栗树、松树。树林旁是条通往县城的麻石路,一侧桐花飘香,一侧是店铺营生,有了“巷”的韵味。从桐树巷往前行半里,茶铺、肉铺、饼铺、当铺鳞次栉比,所以干脆叫了“桐树铺”。

古树罗汉松

同都昌不少村庄一样,桐树巷陈家也有不少人在景德镇经营瓷器而发家,发家后便回故里造大院子。桐树巷现存的数幢因年代久远已破败的老宅子,就是陈幼如五兄弟民国时期建造的。五兄弟中家境最殷实的是老四陈功位,关于他的发家有个故事。

祖祠

说陈家五兄弟中四兄弟都从瓷都起步,生意做到南京去了。老四陈功位在家侍候母亲,并领头雇着长工,料理着十几亩薄田。某年酷暑,与村上另一户人家因争水车的取水潭,与居家兄弟多的对方发生争执,而在一声短械相接中吃了亏,陈功位很是窝火,想到自家兄弟在外穿“锦鞋”风光,自己在家打“赤脚”种田,还受人欺负,他想到了弃田而商,过上体面的生活。陈功位的母亲是个大管家,儿子在外经商,过年回家都先到她身边请安,沐浴更衣,将一年辛苦所挣下的钱一文不留地交给老母亲,因此,老人家平日里积攒下不少的家财。陈功位趁母亲外出串门不在家,将母亲存下来的家当在横上了铜锁的木柜里悉数携带于身,第二天拂晓离家。陈功位对早起在门口塘搓洗衣物的族嫂交待了一句话,说母亲发现钱没了,不要咒他人,是他卷走出门做生意去了,他日定当加倍奉还。

陈氏兄弟古宅内狮撑

且说陈功位到了景德镇,置办了一大船的瓷器,直奔南京。那时正值1930年前后,蒋介石南京政府反共,奉行“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用布条绑着棉袄的陈功位一下船,便被当作“共匪”,关押起来,第二天背上插着标牌,作为共党份子游街示众。也算大难不死,陈功位有个姐夫是大树龙门破堰周村人,其时帮陈功位在南京开瓷店的三哥陈功俊打杂。当天出门走过一 街巷 挑水,看见自家四妻舅在落魄游街,赶忙告诉陈功俊。陈功俊救弟心切,他在南京经营的货栈叫“陈同泰”,他当天就到左邻右舍十几家商铺诚求,以至下跪乞求,让商家在弟弟不是“共党”、只是一个普通生意人的“讨保书”上签字和具保。第二天再花了些银两疏通,竟救出了弟弟。陈功位应了“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的吉语,当年年底南京不少商家在风声鹤唳中,纷纷关了店门逃避躲“兵匪”,而陈功位本来就是怀着“华山路一条”横下心来挣钱的,他偏不信邪,照常天天开门天天迎客。那一年风传的“匪劫”并未发生,陈功位大有独家做大的便当,年前年后生意格外的兴隆,着实大赚了一笔。第二年,他又在景德镇办起一家“青山窑”,生意一如窑里的烈焰,愈做愈旺。陈功位不只是做瓷器买卖精明,而且烧瓷窑的技艺也了得。有次他的青山窑里眼看着烧了半程要倒塌下一半,陈功位不慌不忙地让手下伙计抱来数床棉絮,淋透了水扑向窑火里,然后掷上泥糊,又加一层棉絮,复抹糊泥。这样的几番拨弄,熄火开窑时,一窑的货色不只没废,还别具瓷韵。陈家五兄弟在瓷都发家后,赶批地回到桐树巷造棋盘屋,风光还乡。陈家后裔至今很多在景德镇安居乐业,陈功俊的儿子陈金泉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先后任过红旗、光明、红星、艺术四个国营瓷厂的主要领导,名重一时。

老宅

重阳敬老旅游

2019年中秋之夜,桐树巷照例的又在村头的文化广场,用砖块架空垒起“太平窑”。农历八月十五这天晚上,村民在皓月当空下空旷的村民文化广场,烧起柴火,窑身透出的火光直至第二天的子时才渐熄。村上的老幼和周边的城里人,都来观赏这一民俗,也融入到以烧“太平窑”的方式祈求圆满太平。第二天新华社对桐树巷的这一民俗活动予以了报道,记者对太平窑的寓意赋予了一层新的解读:众人拾柴火焰高。传统中秋佳节往往以团圆赏月、品中秋月饼为天下乐事,而烧太平窑这种民俗,不是桐树巷的独有,周边村庄过去也烧“太平窑”,后来都废弃了。江西其它地方也有此类民俗,查《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便有如下记述: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待瓦片烧红,再拨些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焰,照耀如昼,直至夜深,无人观看,始行泼息,是名烧瓦子灯。”桐子巷村烧太平窑也曾中断过十余年,近年来这一民俗又红红火火起来。

城乡一体

桐树巷村2016年10月,在村民陈玲成等人的发起下,成立桐树巷爱心基金会,由村上人无私自愿捐款,开展爱心助学、重阳敬老、扶危济困、文化传承等活动。爱心基金会成立起来,每年重阳节都会组织村上70岁以上的老人相聚,请老人们观赏都昌鼓书表演等,开心一番。2019年重阳节期间,桐树巷爱心基金会组织村上22名7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去往德安县车桥镇义门陈村观摩和传承义门陈文化,并惬意地游览了庐山市东林大佛、都昌老爷庙等景点。老人们的家属60余人也自费随行陪同,其乐融融。爱心基金会对村上考入985大学的学子每人奖励2000元,考入其它一本的每人奖励800元。2019年8月初,桐树巷村里一对母子溺水身亡,村里自愿捐款5万余元,对这个不幸家庭的三个孩童进行救助和抚慰。桐树巷村创业有成的人乐善好施,热心公益。村上建村民文化活动中心,一应的办公设施和绿化工程都是村民自愿捐建的。

文化活动中心

桐树巷2016年被省民政厅授予“全省精品农村社区”,2018年被九江市民政局授予全市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示范社区”。如今的桐树巷,虽没有了飘絮的桐花,但文明之花吹遍村头巷尾,香溢闹市……

(作者:文/图 汪国山)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资讯

赣鄱文化耀华夏

2023-3-30 16:20:47

资讯

义门陈传媒

2023-3-31 15:38:3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