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门陈】文化遗产挖掘、活化和乡村振兴

[提 要]江西德安县车桥镇义门村始于隋末唐初颍川陈氏的迁入繁衍,兴于义门陈十五代三百多年聚居,在分家和战乱中衰落。作为“十三五”期间的国家级贫困村,重塑“义门陈”文化品牌,构建各类社会主体共同参与的治理机制,通过产业带动义门陈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和价值实现,义门村走出了贫困。建设基于“义门陈”文化场景的高水平家文化主题生态旅游景区,创新产业合作机制,强化农村职业和创业技能培训,可以为义门村实现共同富裕、重振乡村雄风提供新的动能。

[关键词]义门村;义门陈;文化场景;乡村振兴

[作者简介]陈文华,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文化产业管理。(广东深圳 518172)

自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起,新一轮乡村建设成为社会关注焦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等政策相继出台,如何切实总结义门村脱贫经验,合理借鉴现代场景理论构建“义门陈”特色乡村文化场景,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下,将义门村建设成全国乡村振兴的典型,既有现实的基础,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义门村现状和“义门陈”兴衰

(一)义门村:“十三五”期间江西省贫困村

义门村位于江西省德安县东部的车桥镇,距县城39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地处幕阜山余脉,属赣北山区,峰峦叠翠,涧溪纵横,曾是一个僻远贫困、破败不堪、底蕴深厚的历史古村。义门村现有11个村民小组,共计272户998人,其中新安江水库移民人口222人。全村男性556人、女性442人。常住人口220人,其中60岁及以上98人,占44%;青壮年劳动力98人,占44%;16岁及以下24人,占12%。外出流动人口779人,占全村人口78%,全村土地总面积1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088.68亩(水田2472.02亩,旱地616.66亩),水库78座,水域面积为146亩。村民主要以传统农业和外出务工收入为主,传统农业以水稻、棉花和油菜为主;外出务工以木工装潢和进厂务工为主。“十三五”期间,义门村是江西省贫困村,全村原有贫困户34户73人。

(二)“义门陈”文化遗址上的义门村

义门村因“义门陈”而兴起。历史上的江州“义门陈”家族,自始祖陈旺开基以来,以忠孝节义为本,勤俭耕读传家。中和四年(884),唐僖宗首次旌表“义门陈氏”。大顺初(890),陈崇遵父遗训,立家法33条,撰家范12则,家训16条。陈旺后人,接力前行,卜居德安,行孝义、尚人伦、撰家法、立家范、重教化、办书院,于是义门一族,人丁兴旺,家业渐起。绵绵300余年,人口3900余数,15代合爨而居,击鼓传餐,百犬同槽;方圆20余里,建筑勾连,危楼耸翠,日则牛八百耕于垄上,夜则灯三千读于学堂,仿佛人间天上。[1]据同治版九江府志《地理·风俗》记载:“自唐以来,义门陈氏代传孝悌,民风感化,熟农业,罕事工商,民俗朴实,服饰古野。山高水澄,秀甲他郡,土沃人阜,名闻四方。家崇孝悌之风,门尚郭睦之义。”[2]

江州“义门陈”作为社会道德和家族管理典范,曾受到唐、宋七位皇帝二十余次的表彰,明、清两朝也有多次表扬义门陈氏的文史记载,成为传统社会的忠义楷模。最高统治者给予家族极高的礼遇,不但赐“真良家”的光荣称号,还命造御书楼,赐“玉音”匾,并免除税收、徭役等。同时,江州“义门陈”也是历代名流造访、赞颂的名门望族,朱熹、王守仁、苏轼、黄庭坚、陆游、岳飞、欧阳修、文天祥、晏殊等都曾先后慕名来“义门陈”交游,留下了三百余首辉煌灿烂的珍贵诗篇,塑造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3]义门陈文化成为惠泽后世的独特文化遗产。

宋嘉祐七年(1062年)奉旨分庄,江州义门陈伴随陈氏子孙分析292庄迁徙72州,大规模聚居结束。元末明初陈友谅战败,义门陈遭报复性大肆杀戮清洗,建筑文物荡然无存。义门分家、历经战乱之后,义门的名字能够保留下来,主要是德安历代政府尊重历史,把义门所在地定为行政区域,先后称作堡(保)、乡、社、大队、村。明清时期,德安划分为五十八个堡,义门堡是其中之一。民国三年,德安划分为四个区。第四区辖十三个保,义门为其中的一个保。1950年,将保改称乡(小乡),全县设四个区,第四区共辖十二个乡,义门乡是其中之一。1952年,全县设五个区,第五区辖十个乡,義门乡是其中之一。1956年,撤区并乡,区改工作站,邹桥工作站辖七个乡,义门乡是其中之一。人民公社时,车桥公社辖六个大队,义门大队是其中之一;撤公社改乡,车桥乡辖六个行政村,义门村是其中之一。[4]尽管今天的义门村不再是义门陈子孙的集居地,但作为“义门陈”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载体,义门村是天下义门陈氏子孙“家”的源头,是义门陈祭祖敬宗的心灵圣地。

二、“义门陈”文化复兴和义门村脱贫

(一)“义门陈”文化遗产整理挖掘和活化利用

为了完成新《德安县志》的编纂和出版任务,孙自诚先生于1958年、1978年、1984年,对义门陈村进行了三次考察。他主持修订的《德安县志》中,依据义门村历史遗存的勘察和居民的访问,对同治版《德安县志》义门陈村记载做了取舍增补。上世纪50年代,设有义门大队和义门学校,在义门遗址上共住有七户义门后裔,总共25人,其中男12人,女13人。总体上,义门陈遗址满目疮痍,荒凉破败,只有唐宋时期的断砖残瓦,仍然顽强地展示着历史。“旺公山”土丘下古墓古碑犹存;百犬同食石槽断成几节,为杂草掩盖;义门的公婆丘虽不姓陈,但田还在;迁徙回来的义门后人,为人善良,遗风犹存,但对义门盛景只是在口碑相传中略知一二。80年代开始,散居在五湖四海的义门后裔开始重修谱牒,寻根问祖。新版《德安县志》中记录的遗址墓葬以及义门现状(大队办公室、小学、商店)照片,成为传递义门陈信息的重要载体,告慰远乡游子们。他们的祖居义门,不是荒烟漫草,而是行政地区,有小学、有商店、有合作医疗,还有大队办公室。根还在,源还流。[5]

义门陈各庄后裔的纷至沓来,对发掘、重建义门陈主要建筑和申报“义门陈”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了要求。为再现“义门陈”历史风貌,2006年开始,通过当地政府和义门陈联谊总会及陈峰会长等的共同努力,开始逐步恢复了“议事厅”“三道门”等文化遗址,修建了“义门陈文化历史展览馆”“义门陈分庄纪念广场”“义门陈先祖陵园”及配套景观工程,占地约150亩。此外,各种研讨会深入开展,研究成果不断丰富。2008年“德安义门陈”成功申报列入第二批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第83期播出《义门传奇》后,“义门陈”开始从主流媒体的传播中进入公众视野。2013年,地方政府联合义门陈联谊总会共同举办了“海峡两岸义门陈文化交流”活动。2015年中纪委网站推出德安县纪委拍摄的专题片《江西义门陈:忠孝为本、耕读传家》,一经播出就掀起了学习热潮,两年内先后吸引了近60000人到此参观访问。2018年10月,中央电视台二套“回家吃饭”栏目走进义门村,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义门陈氏后裔参加活动,再现了历史上3900余人“击鼓传餐、回家吃饭”的盛况。2021年3月,车桥镇入选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小镇。2021年5月,“德安义门陈家训传统”收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成为国家级文化名片。2020年11月,中央电视台纪录片《义门长青》在义门村开拍,2021年10月分三集在中央电视台10套《探索 发现》栏目播出。

(二)“义门陈”活化促进义门村脱贫

义门陈历史文化遗产的持续挖掘、重建和活化利用,为义门村村民的脱贫和义门村集体经济的积累创造了条件,打下了基础。根据《江西省交投集团定点帮扶义门村总结(2015-2020年)》的数据,2015年,义门村有73位贫困村民,人平均每年2500元,低于国家贫困标准线2800元。2015中共中央纪委和国家监委网站对“义门陈”家风家训的肯定和大力推广,作为标志性事件,使义门陈文化品牌建设开始聚焦家训家规。各级纪委围绕家风和廉政建设在义门村开展的现场主题活动,使义门陈家族祭祀和寻根的民间活动,被赋予了政府倡导的新时代内涵。作为一种强烈的政策信号,客观上促进了地方政府对义门陈文化的高度重视,刺激和引致了社会各界對义门村的产业投资力度和文化旅游热度,带动了村民的就业和增收。2016开始,义门村贫困人口的平均收入逐年较快增加,从8222元、11350元、12442元、14612元,到2020年年收入达到17458元,年均增长超过21%,相当于同期国家贫困标准4000元的4.36倍。同时,集体经济从无到有,逐年积累,2020年达到67万元,是2017年8万元的8.37倍,年均增长83.7%。

根据义门村现任党支部书记黄成林提供的数据,义门村2016年人均收入10835元,2017年人均收入12460元,2018年人均收入13430元,2019年人均收入16250元,2020年人均收入17620元。随着村民的经济收入和村集体收入增加,义门村不仅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村民的精神面貌也发生的巨大变化。2017年4月,义门村荣获江西省“书香村镇”称号;2017年11月,义门村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全国文明村镇”。

三、“义门陈”文化场景再造和义门村振兴

(一)文化遗产活化赋能义门村的经验

1.塑造“义门陈”文化品牌

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认为,中国人的宗教信仰,有神祇和祖灵两套主题。在民间社会,对包括儒道佛在内的各种神祇的信仰和对祖宗先人的崇拜,构成了一个热热闹闹的神灵世界。[6]义门陈文化品牌的重塑,首先满足了华夏儿女人性中寻根祭祖、膜拜祖先的宗教情绪和心灵需求。立足人性需求和“义门陈”文化特性活化文化遗产,塑造“义门陈”文化品牌。围绕义门陈文化品牌形成的包括祭祖建筑物和家规家训习俗传统等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既可以激励义门陈后人发扬家族光荣历史传统,光宗耀祖,也可以教育和影响全体华人,使优秀中国文化涵盖的社会,聚集为一个世界最庞大的文化共同体。至公无私、克己奉公的义门陈优良家规家训,作为内涵优秀传统文化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顺应了反腐倡廉、依法治国的组织和社会治理需求,使人性的需求与组织、社会的需求协调起来,形成了巨大的市场和社会力量,驱动文化赋能义门村的逐步发展。

2.构建各类社会主体共同参与的治理机制

“义门陈”文化资源深深埋藏在历史的残垣瓦砾中,久久沉淀在残缺的谱牒和散落的典籍中。从文化资源的搜集整理到文化资源的价值转化,从产业赋能到“义门陈”文化品牌的塑造,从层层“申遗”成功到基础设施的大量投入,义门陈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演绎了从“接力”到“合力”的奏鸣曲,表现为:陈锋为会长的家族能人群体的坚守和联合;地方史志和文化学者们的学术发现和成果支持;德安县政府的规划引导、活动主导;江西省交通投资集团公司的精准扶贫和产业帮扶;中央电视台多次对义门陈故事讲述和文化传播;中央纪委、监委的舆论宣传和各级纪委的活动资助;当地居民的积极参与和义门陈氏子孙的慷慨解囊;企业家们的创业投资驱动。多元化主体的共同参与和协同推进,使义门陈文化品牌成功赋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3.产业带动义门陈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和价值实现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适应性的产业是主角。首先,“义门陈”家族祭祀特色文化旅游为义门村带来了外来顾客和基本吃、住、行的消费需求,餐饮、民宿、车辆出租等为当地能人创造了服务业的创业机会;电视剧、纪录片《义门陈》等的拍摄播出,义门陈品牌酒、义门陈家谱的数字化等义门谱系文化产品开发,丰富了“义门陈”品牌的产业内涵;江西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因地制宜,扶持义门村及村民设立德安县义居人食用菌有限公司,组建“德安县车桥东塘河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形成以食用菌主导,苗木、光伏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以点带面,带动了整个车桥镇的村民尤其是脱贫户就业与增收,推动了全镇菌菇特色产业发展。不同阶段,实事求是选择适合当地环境和基础的产业,带动了村民脱贫,并逐步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二)乡村文化场景促进义门村振兴路径探索

1.建设基于“义门陈”文化场景的家文化主题生态旅游景区

2021年1月,“要大力支持九江义门陈文化产业园项目,将义门陈文化产业园项目正式纳入全省的大发展大格局中来部署谋划”被正式写入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5月,体现中华民族家国天下、重德修身、克勤克俭思想理念和人文精神的德安义门陈家训传统等规约习俗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中央电视台三集纪录片《义门长青》开拍和播放,义门陈文化品牌塑造、产业升级和义门村乡村振兴面临战略机遇。

场景理论运用真实性、戏剧性和合法性原则对文化空间进行价值分类,重视通过舒适物与美好生活需求的精准匹配构造品质空间,塑造社会生活。[7]对于决定义门村未来振兴的义门陈文化产业园这一特定场景的设计和运营,坚持真实性、戏剧性和合法性的原则活化“义门陈”文化遗产,构造“义门陈”乡村文化场景,建设高水平家文化主题生态旅游景区,既要扎根寻根、家风主题和唐宋义门风情体验,使消费者获得真实的扎根体验和历史认同,又要运用当代技术、艺术和文创产品,友好地、合理地展示和表现传统价值和习俗,在寓教于乐、寓义于游和游戏体验中,让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得以有效传播、传承,使义门陈寻根文化产业园成为独特家风主题的生态休闲文化价值驿站。

2.创新合作机制在产业发展中实现乡村振兴

借鉴深圳南岭村股份公司产权模式和九寨沟“景区社区一体化”治理机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明确界定地方政府的作用边界和多元主体权益,让当地村民在产业转移和升级中享有利益和机会,实现乡村振兴。

南岭村是深圳市龙岗区南湾街道的一个行政村,面积4.1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000多人。1983年以来在党支部的核心领导下开始集体创业探索,以43万元村集体土地补偿金为本金,在深圳特区开放发展的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创新发展南岭模式。南岭模式的核心是,集体土地产权和集体创业投资母基金为主体,村内村外经营能人为主导,全体村民既分享股份收入又通过岗位工资按劳取酬,在集体经济的基础上体现个体贡献收入差异,共同富裕和自我实现相结合。南岭模式目前成功实现从单一的“租赁型”向“投资型”“管理型”转变,推动集体经济从“种地”“种房子”转向“种高科技企业”,南岭村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村”“全国文明社区”。[8]九寨沟位于四川省西北部岷山山脉南段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漳扎镇境内,是世界自然遗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九寨沟在3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经过社区居民自发式参与、合作式参与、依附式参与,最后实现融入式参与,逐步形成了景区与社区在地域关系、资源权益分配、经营项目、就业机会等方面融合与共享的“景(区)社(区)一体”发展模式,并产生了积极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应,实现了保景与富民的兼顾和景区的和谐发展。[9]

车桥镇是省级非遗镇,义门陈家规家训是国家级文化名片。围绕义门陈文化品牌规划建设的义门陈文化产业园占地面积3000多亩,定位5A级文化景区,预估投资百亿。这一项目势必极大改变义门村及周边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义门村及车桥镇具有富聚的文化资源优势和欠发达地区的后发优势,借鉴改革开放进程中形成的“南岭模式”和九寨溝治理机制,在《乡村振兴促进法》的框架内,以集体产权共同投资义门陈文化产业园项目,探索适应性的治理模式,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选择。

3.通过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实现共同富裕

不拘一格强化人才支撑,职业和创业技能培训共举,通过就业扶持和引导自主创业,提升村民的参与度和获得感,实现共同富裕。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要求,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强科研机构、高校、企业、返乡下乡人员等主体协同,推动农村创新创业群体更加多元;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让各类人才在乡村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10]

义门村和车桥镇的振兴,产业和人才是关键。车桥镇和义门村依托特色文化资源优势、民间企业投资和地方战略规划,定位国字号文旅高地、家风研学基地、5A级旅游景区和文化产业示范区。随着产业园的建设运营和开放发展,需要大量相关产业配套和产业经营人才,创业机会和就业机会大量增加。因此,在通过优化商务和生活环境,吸引文旅产业人才以灵活机制来到义门村和车桥镇工作的同时,还要加大对返乡和本地村民的创业和职业技能培训,提升他们的创业技能和就业质量,强化创业的成就感和职业发展的获得感,实现义门村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全面振兴。

[参考文献]

[1]陈煜斓.两岸谱牒修订的规范性问题—从陈姓台胞寻根说起[J].闽台文化交流,2012,(4).

[2][清]达布春等.《同治九江府志》(卷二十二)[M].南昌:江西省图书馆藏.

[3]黄宝权.论江州“义门陈”家族文化的特征[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1,(10).

[4][5]孙自诚.德安义门陈村考察记[EB/OL].https://baike.so.com/doc/26760306-28048946.html.

[6]许倬云.中国文化的精神[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8,(11).

[7][加]丹尼尔·亚伦·西尔,[美]特里·尼科尔斯·克拉克著,祁述裕,吴军等译.场景:空间品质如何塑造社会生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8]杜和平.南岭村:运用“枫桥经验”续写“春天的故事”[N].深圳侨报,2021-04-28(A05).

[9]田世政,杨桂华.社区参与的自然遗产型景区旅游发展模式——以九寨沟为案例的研究及建议[J].经济管理,2012,(2).

[10]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EB/OL].http://www.xinhuanet.com/2018-09-26.

[责任编辑:熊文瑾]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资讯

朱虹:三千灯火读文章 东佳岗上听莺吭

2022-10-30 10:30:23

美食资讯

【广信区·義门陈老火锅】99元享352元火锅盛宴,丰富菜品,等你来尝!

2022-10-30 16:26:46

3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1. 善不定夺

    👍👍👍

  2. 花样年华

    👍👍👍

  3. 蜘蛛

    👍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