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荣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人民日报江西分社记者周欢提问:九江市此次荣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九江增加了一块金字招牌,请问,围绕打造国际旅游名城这一目标,九江市将如何做好文旅融合这篇文章?

副市长杜少华回答:文化是旅游之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旅融合是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文化高效能传播的必然要求,是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我们按照“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原则,围绕“山江湖城”联动和“一心两核全域”的发展格局,深挖山水文化、诗词文化、茶文化、泉文化等内涵,在重大节庆活动、旅游产品创新、旅游商品研销、旅游项目建设中厚植文化元素、深挖文化资源、放大文化价值、填补文化空白,深入推进文旅融合。

去年以来,省委省政府赋予“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重大使命,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国际旅游名城”的战略布局,九江文化和旅游发展迎来黄金机遇期。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贯彻唱响做实“庐山天下悠”品牌的要求,以新业态、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新IP和新媒体“六新”引领文旅融合,主要在以下“四个好”上全面发力:一是讲好底蕴深厚的九江故事。挖掘九江的历史名人、文化交流和家国田园轶事,以国际国内游客的文化感知为切入点,实施“悠然庐山 魅力九江”文化IP品牌打造工程,策划鄱阳湖风云大战、琵琶亭城市音乐厅、浔阳古城水舞秀等一批实景演艺项目为平台载体,打造一批个性化旅游IP,丰富“庐山天下悠”品牌内涵。二是办好具有影响节庆活动。固化鄱阳湖国际观鸟节等重大节会的基础上,推动庐山国际爱情电影周向电影节升级,策划推动庐山文化论坛、千年白鹿论坛、万国建筑国际论坛、陶渊明文化论坛、院士创新论坛等国际国内高端平台,争取对接落地中国数字艺术产业论坛、长江经济带(九江)文化旅游消费月等特色活动,精心办好世界名山大会等节会活动,着力提升九江的文化辨识度。三是建好特色鲜明的标志项目。重点推进庐山世纪博纳影视文旅度假区、蓝城“梦幻西海”文旅综合体、义门陈文化产业园、长江文化公园(九江段)等标志性项目,建设浔阳古城、南康古城和宁州古城三大古城,着力激活浔阳楼、烟水亭、琵琶亭、锁江楼等文旅地标。四是当好对外交流的前沿标兵。积极融入一带一路、长江文化公园、万里茶道等国家战略,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纵深推进百里长江最美岸线建设,打造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示范段,深耕“山盟海誓”“信步江湖”“诗书浔阳”三条精品线路,发挥作为江西唯一通江达海节点的区位优势,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供给、优化市场环境、提升服务水平,争当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的排头兵。

江西日报记者刘小荣提问:去年中办国办下发了《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请问,作为新荣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九江如何处理好名城保护与城乡发展的关系?

副市长容长贵回答:谢谢您的提问!历史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根脉。保护好、传承好九江的优秀历史文化,既是九江城乡建设的应有之义,也是城市发展的应尽之责,更是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的重要内容。在以谢来发书记为班长的市委班子带领下,经过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我们终于荣膺国家历史名城这一殊荣,这是新起点、也是新使命、更是新动力。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去年9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市有关要求,在城乡建设中系统保护、利用、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在延续历史文脉中推动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具体来说是做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统筹谋划、系统推进。我们将继续加强名城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健全“市县共管、部门协同、专家指导、社会监督”的工作机制,完善名城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有关要求,落实在杨文斌市长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城市设计、城市更新、城市功能完善和城市品质提升”四大工程之中,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纳入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统筹考虑,增强名城保护工作的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

二、坚持价值导向、应保尽保。我们将继续以历史文化价值为导向,在城乡建设中,科学、真实、完整地,保护好承载深厚城市文化记忆的地形地貌、河湖水系、人文风情,以及老树木、老建筑、老地名等等,进一步编制完善好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加强建设活动管控和审批管理,严格管护好纳入历史文化保护清单的各类保护对象,将历史文化保护贯穿到城乡建设各环节。

三、坚持合理利用、传承发展。我们将继续坚持保护与利用并重,在城乡建设中,树立“微更新”等新理念,用好“微改造”等新方式,确保历史文化与城乡建设相融合、相适应、相协调。在历史建筑修缮、历史街区改造中,通过系统化、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创新,进行活化利用;在城市更新中,多采用“绣花”“织补”等微改造手段,补足市政基础设施短板,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既满足人民群众对历史文化的精神追求,也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待。

四、坚持多方参与、形成合力。我们将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爱、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鼓励和引导公众参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通过审批公示、媒体宣传、市民活动、爱国主义教育等多种方式,营造“共治共管、共建共享”的社会环境。同时,充分发挥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热心群众和市场主体的力量参与其中,激发全社会对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热情、汇聚起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强大合力。

总之,我们将本着对城市负责、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以更大的决心做好名城保护工作,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留存好历史文化记忆,传承好历史文化基因,在城乡发展中突出保护传承,在改善民生中留住乡愁记忆。谢谢大家!

中央广播电视台总台江西总站记者熊方提问:作为新荣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九江在城市更新中如何做好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

市住建局局长周小琳回答:老城区是一座城市的根和魂,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和重要的城市功能,同时也存在着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缺失,是城市更新的重点区域,保护好、利用好历史文化遗存是城市更新的重要使命和任务。我们将以此次申名成功为起点,从四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

一是更新理念。我们坚决贯彻住建部关于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的有关要求,推动城市开发建设模式由“拆改留”向“留改拆”转变。在老城更新中坚持有机更新,实施综合整治,加强老城整体保护。

二是规划引领。按照市政府安排,我们将在7月份完成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坚持城市更新规划和名城保护规划相呼应、相协调、相补充的原则,科学划定保护底线,分类实施老城更新,为保持老城格局、保留城市记忆,进一步强化规划引领和技术支撑。

三是创新方式。我们将坚持科学的、有机的更新模式,坚决做到不破坏老城区传统格局和街巷肌理,不随意迁移、拆除历史建筑和具有保护价值的老建筑。对于历史遗存和历史建筑,采取绣花织补等微改造方式,通过选择性保留、修复、改造和复建等模式,做到精心保护、精致更新、精美呈现。

四是文化赋能。我们将把历史文化传承作为老城更新的重要内容,通过文化赋能、文旅融合的模式,结合历史街区改造、历史建筑修缮、历史遗存保护等工作,加强历史遗存、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完善城市功能,彰显特色风貌,延续历史文脉,让老城更新焕发活力,让城市记忆深入人心。谢谢大家。

九江日报记者谈思宏提问:九江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物遗存众多,请问下步如何持续做好文物保护工作?

市文广新旅局局长徐卿回答:九江自灌婴筑城,绵延2200多年,九龙汇集,文脉不息,是长江流域的重要文化节点,历史赋予了九江深厚的文化底蕴,文物资源在省内首屈一指,在国内也占有十分重要地位。

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将文物工作列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坚持“政府主导、文化主力、部门协同、社会参与”,认真落实国家和省里关于文物工作各项决策部署,全面加强保护和开发工作。目前,全市共有不可移动文物3169处,各级文保单位522处(国保20处、省保105处、市县级397处),馆藏文物共计46557件/套(一级文物185件/套、二级文物1117件/套、三级文物6484件/套)。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九江市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方案》《九江市区域性文物调查勘探及文物资源评估工作规定》,《九江市文物保护条例》也已纳入2022年度立法规划。去年11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十四五”文物保护与科技创新规划》,文物事业五年规划首次上升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开发工作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将进一步统一思想、知责奋进,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的高度,理解和认识文物工作。文物遗存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资源,更是我们再创九江辉煌、再现九派荣光的无穷动力。我们将坚定历史自觉,强化使命担当,保持敬畏意识、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以对历史、对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做好文物保护工作,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赓续历史文脉提供深厚滋养。

二是从推动九江高质量发展的角度,统筹和规划文物工作。我们将坚持把文物资源作为赋彩全面小康、富足百姓生活、提振民族精神的坚定文化根基。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扶持和项目资金支持;围绕打造国际旅游名城,抓好与旅游的互融互通,整合“山盟海誓”“信步江湖”“诗书浔阳”三条精品旅游线路沿线文化遗产,以文物为支撑,讲好千年庐山、寻阳古城、长江文化、万里茶道的故事,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文化旅游品牌IP,将丰厚的文物资源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三是从创新开拓的深度,加强和改进文物工作。创新能为文物“活”起来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在思维层面上,摆脱单纯的展陈观念,从文物中提炼文化精神,激发文化创意,融入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学的思考,贴合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机制层面上,大力整合馆藏资源,丰富展陈内容,加强数字化运用,活化展陈手段,推出更多历史文化展览,提高馆藏文物利用率,鼓励和支持非国有博物馆发展。在实践层面上,借势而为,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中争得一席之地。

江西广播电视台记者查正川提问:九江在对庾亮南路历史文化街区改造中推动“街区、景区、社区、小区”的有机融合,较好地保留了传统格局,留住了城市记忆。请问,具体是如何实施的?下步如何进一步保护传承?

浔阳区委书记张宁回答:记者朋友们!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社会各界对庾亮南路历史文化街区的关心和认可!

庾亮南路历史文化街区,包含庾亮南路、塔岭南路两部分,占地面积300余亩,坐拥国家级和省级文保单位各2处、市级文保单位5处,是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江州古城缩影,也是九江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名片”和“地标”。

在市委、市政府的主抓推动下,改造于2017年10月启动、2020年1月完成,投入近2.2亿元,开街后充分彰显了浔城厚重的文化底蕴,再现了九江独有的历史风貌。主要做法有三个方面:一是上下联动,协同推进。市领导挂帅形成专班,带动市、区政府和有关部门、街道共同推进,使得项目能够科学规划、精细打造、高效呈显。二是功能叠加,提升品质。以打造历史文化街区为抓手,统筹做好人文景观提升、社区功能配套、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大胜塔、同文书院、裴敬思故居等文保单位得到保护和修缮,拆墙拆违30余处,外立面改造 14万平方米,修缮道路3900米,惠及周边群众1200余户,打造了“街区、景区、社区、小区”有机融合的样板。三是突出特色,彰显文化。按照“统一规划、整体改造、典型示范、分步实施”的总体思路,坚持“保旧、复旧、饰旧”和“修缮、改造、完善”的工作原则,以浔阳忆事为主题,巧妙设计了浮雕纹饰,承载了时光记忆,留住了岁月乡愁,保留了传统的街区格局,展示了鲜明的地域文化。

下一步,我们将以“绣花功夫”“精品意识”,持续巩固提升街区打造成果,坚持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扬,进一步挖掘文化资源、激活周边业态,把庾亮南路历史文化街区打造成为九江开埠文化体验街、老城新境风貌街、品质生活展示街和都市休闲示范街。同时,联动大校场东南(老地委大院)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烟水亭景区改造提升等,做好“以点带面、连线成片”文章,让中心城区更有活力、更具魅力、更添人气,不断擦亮九江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我的回答完毕,谢谢大家!

市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万雨涵提问:动力机厂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活化利用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文旅集团董事长王叙宇回答:一、九江动力机厂始建于1958年,于1997年停产,见证了九江工业40多年的发展历程,为九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厂区内现有历史建筑19处 ,不可移动文物点6处,是九江市保存最完整的厂区之一。九江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动力机厂旧址的保护、利用工作,2019年1月,该处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

为更好地保护和活化利用历史文化街区,将按照“四区合一”的建设理念,将九江动力机厂旧址建成集历史文化街区、旅游景区、文化创意园区、现代社区为一体的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园,打造成为九江市区文化旅游的新地标。

二、积极做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

1.认真编制了保护性规划方案,明确了保护范围、保护标准、保护措施。

2.项目建设单位——九江市文化旅游集团及时成立了文物保护中心,安排了专人,安排了专项资金,做到有专人办事,有钱办事,依法办事。

3.在改造提升施工过程中,坚持尊重历史,做到修旧如旧。充分保留原有的建筑风格、街区布局,在目前已基本完成的一期改造过程中,已经对龙凤亭、碑刻群、卧牛、骏马奔腾、双凤展翅、双龙戏珠雕等,用原有工艺进行了文物修复改造,使老物件焕发了新生机,为后面的大面积修复改造奠定了基础。

三、认真开展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化利用工作

1.在空间上,要从新改造结构,从新改造空间,从新改造环境,做到面子是旧的,里面是新的,让现代人能够呆得下,留得住,让人有亲切、精致、浪漫的感觉。

2.在社群上,要保留烟火气,引进创业者,吸引外地客。

3.在产业上,要导入九江特色文化,形成特色文创产业,创新特色产品。重视产业培育,规划建设文化创意板块、创客空间,把它打造成文化创意空间。

4.在运营上,要注重产业培育,支持创新创造,形成特色品牌。

(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谈思宏 整理)

原标题:《九江市荣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