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堰义门陈湾中的老房子

湾中猫儿塘

黄陂东乡离长堰不远处有一个老湾子,名叫陈家畈,又称陈富冲,有中国家族中的显赫门庭——义门陈居此。据陈氏宗谱记载:唐时陈氏先祖旺公在江州德安县太平乡常乐里永清村(今江西省德安县车轿乡义门村),创立了“义门陈”,按忠孝礼义古训,采用“义”为陈氏门中宗祠的代号,唐代僖宗特赐楹联:“九重天上旌书贵,千古人间义字香”。表彰孝悌为本、义字当先,这就是义门陈的来历。

“陈氏家谱”首页

黄陂义门陈氏宗谱写到:始祖新公(字元富),于元代至正年间(元代顺帝——妥欢帖睦尔时期),由江西九江府德安县迁居湖北黄陂东乡栖凤山下陈富冲,距今已有六百余年。族运昌宏,枝繁叶茂(今子孙已有3900多人)。走近湾前,一束阳光照射在湾子南面的一口塘上(约5—6亩),清澈的水面宛如明镜。古时称猫儿塘,因形似猫儿卧在水中。正东面乃祖坟山,名曰栖凤山,传说有凤凰落在此山,今称立林山(高约50—60米)。湾子后面有一古泉潭,四季澄澈,不溢不涸,传说此乃仙人插剑后突冒出清泉(可惜今天已被掩埋)。距猫儿塘不远并排有三栋老房子,青线石为基,上层均为乱石砌成,青瓦盖顶,双拱马头墙高高飞起,古朴实用,冬暖夏凉,典型的黄陂民居,可惜无人居住(老话讲得好,房子要人衬,无人住就没香火,垮得快)。这几栋老房子将要成为历史的遗物了。紧靠着便是百米的幽深小巷,青石板铺路,两边是干砌的石墙,青砖上刻有“戊午年冬月置”六字(公元1798年,距今约200余年),清晰可见。在大门旁立着一石锁,约250斤重(湾中老人讲,是老辈人习武强身健力之物)。穿越小巷,两栋保存完好的房子进入人们的视线之中。它座东朝西北,下由青线石八层组合,上为青砖磕斗墙,双拱马头墙高高翘起,布瓦盖顶,两侧有高高耸起的“女儿墙”,石立门边上均有刻花,门楣上书有“福”字及人物、花卉彩绘,大门下段包有铁皮。推开大门便是一天井(四水合一,春风常在),八扇格子门组成了天然的屏障。正面便是堂屋,两边为厢房(五根落角),鼓皮格扇,堂内有神龛及雕花双柜,中放一梨木老八仙桌,内屋有老柜子,老式滴水雕花床。房主陈玉生讲,曾在家中藏有先祖遗留下来的金字大匾,上书“义门世家”,高1.2米,长2.3米,可惜早已毁坏。

青石板小巷

陈氏老宅(一)

陈氏老宅(二)

老宅堂屋

两栋百年老房子长21.8米,深21.02米,高4.6米,为两面出水的硬山式古建筑,布局合理、古朴幽深,体现了黄陂民居的特点。老房子的主人是陈玉生和陈汉娥。据他们二人说,他们要守住这两栋老房子。目前长堰地区原始完整的老房子也不多了,从保护、抢救的角度来讲,不能让义门陈的老房子消逝在我们的视觉之中了。

精美砖雕——“年年有余”

老石锁

青砖铭记

打开陈氏宗谱,可清晰看到清道光三十年旧谱木刻原版图。昔日的义门陈庄园是一座巨大、设施完整的古建筑群。从接官厅到正宅,义碑亭至水井三十口共28处古建筑群,令人惊叹伸舌!这些巨大的古建筑群若能保留下来,对研究黄陂古民居是一本极好的教科书,也是开辟旅游观光亮丽和谐的风景线。

附:

义门陈传奇

据《中华姓氏通书》称“义门陈天下奇,百犬同槽奇中奇”。也被载入世界吉尼斯记录。翻阅老谱,追溯源流,更对“中华义门陈”的神妙莫测,敬而仰之。南朝时陈国亡后,宗室中的一部分人被押送到了隋都长安,其中包括后主陈叔宝,其皇族同时迁往长安,陈氏子孙曾在隋唐两朝为官,家族随着住所变动曾转迁过许多地方。陈叔明的第八世孙陈伯宣隐居庐山,著书不求仕途。伯宣的孙子陈旺,于唐代将家族迁居到江州德安县太平乡常乐里永清村。旺公将忠孝礼义中的“义”字为陈氏根本,以孝悌为本、义字当先。旺公为义门陈的开山祖师。旺公还制订了一套完整的规章条律,有效地萃居合爨(音

,即合灶之意)。后来成为义门陈氏大家庭的根基。因此人口繁衍发展很快,到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已达到三千七百余口人。没有奴仆可使唤,人人平等,团结互助。在生产劳动中有具体分工,能者多劳,相互帮助;担任家族重要职务者,要择“廉谨才能,公开刚毅”之人来担任,不拘于长幼,能者上。并且有选拔更替、奖功罚过的严格律条。如有违犯家规者杖后还要再服劳役,直至有悔改表现后,才能恢复其原有待遇,是当年朝廷模范之家族,并将《陈氏家法》收入国史馆,且赐王公大臣各家一本,作治家之典范。《义门碑》文中,将《家法》立刻三十四条,列为长治久安的条律,人人背诵,牢记心房。

对于这样庞大的一个家族,自然引起了朝廷重臣的注意。宗仁宗嘉佑七年(1062年),大臣文彦博、包拯、范师道、吕海等联名上疏,论义门陈氏家族太盛。后仁宗设一妙计,让太监在供盘上放一大梨,用红布盖上送到陈家。义门陈3700人在官厅迎接。奉命的太监未讲来意,只将供盘送给陈氏总管便即刻离去。众人将红布揭开一看,有的大吃一惊,有的肚知心明,急忙召集房族中老者和管事的人,商议“天大”之事。皇帝送梨乃是让义门陈氏分离之意。不日,各路(相当于省)、州、县、镇四级官员亲临义门监督,在这种强大压力下分家。众长者抬出一口巨大的铁锅,向天空抛去,摔在地上,形成三百三十块铁片,按字派分支拈阄,每一房派拿走一块,永做“义门陈”的物证,以示怀念(央视10套已播出“义门陈传奇”,义门陈湖南后裔捧出当年分得的铁锅碎片)。义门陈共居了243年,历15代,3700多口人,分庄地点遍及如今14省市、125个县,他们散至各地,作忠孝典范,教化民风。有趣的是:分家产时竟是按天子御赐的编号,把陈姓在郑州(今河南郑州)、潭州(今湖南长沙)、黄州(今湖北黄冈)、汉阳(今湖北武汉)、安庆(今安徽安庆)、棣州(今山东惠民)、松州(今四川松潘)、泸州(今四川泸州)、光州(今河南光山)、洪州(今江西南昌)、舒州(今安徽潜山)等地的产业分为291份。他们迁往居住的田多达290余处,江西、河南、浙江、湖北、广西、江苏、安徽、海南、四川、山东、山西、陕西、福建、湖南、广东、上海、天津等16省、市均有陈姓的足迹。若以县为单位计算,陈姓分布于125个县市中,其中以江西最多,占28个。因为这些陈姓都是从江州义门分出,因而各家门口都挂有义门世家的匾额。黄陂长堰陈家畈,原祠堂悬挂有“义门世家”巨大匾牌,在“文革”中被毁。

据查,中国共产党的著名人物陈云、陈毅、陈赓,国民党元老陈立夫、陈果夫,国民党将领陈诚,中共早期著名领导人陈独秀等都是江州义门陈分析到各地支派的后代。义门陈在宋代就成功地实现了一个令人赞颂的美妙的大同世界和桃花源式的社会,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最重要最核心的思想—和谐。当今社会极力推崇“和谐”。义门陈给黄陂各湾村的家风起到典范作用,永葆义门陈的源流开花结果,永世流传。

根据清道光三十年旧谱木刻原图照排翻印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资讯

九九重阳节 庄庄喜相逢——鄂州梁子湖百桌义门宴 浓聚义门情

2024-11-16 10:10:14

资讯

满门俊彦-义宁陈氏

2024-11-16 10:30:36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